151、最特殊的戰爭(第1/3頁)
章節報錯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訝然。
“阿方,何出此言?”吳勝第一個開口問道:“為何非要去出兵相助袁術?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和將軍有過盟約嗎?咱們便真要守什麼相助嗎?”
“是守望相助。”徐方看了眼吳勝,回道:“若是咱們這一次坐視不理,不曾出兵,不僅會養虎為患,再樹一名強敵,且還容易讓將軍在西面豫州部下的心血付諸東流!”
眾人越聽越湖塗了,郭嘉更是側目徐方,笑道:“徐將軍後一句話吾倒聽的明白,無非是說孫策這番鬧出的動靜不小,極有可能會讓許都的曹操看出可乘之機,甚至不去顧及咱們屯駐在陳國南面的兵馬,再次出兵汝南,想要一舉將袁術誅滅,”
“只是這前一句卻是什麼意思?何謂養虎為患,再樹一名強敵?”
郭嘉頓了頓,加重語氣道:“孫策為人,吾亦有所聽聞,其輕而無備,性急好勇,卻非無智之人,便是讓此輩完成以下克上,奪了揚州,亦不太可能會主動欲和我徐州為難吧?”
“為何不會?”徐方看了郭嘉一眼,神色凝重地道:“先生豈不聞遠交近攻乎?”
“徐將軍此言差矣,遠交近攻乃昔日西秦范雎遺計,定此策略的時候,本身已是處於七雄爭霸的戰國中後期了。”
郭嘉笑道:“自周朝分封天下開始,百年來諸侯過百,人人稱王,西秦在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之前,戰爭的方向是很不確定的,經常被一些文武官員用來為自己擴充封地,而國家本身的勢力卻並未得到增長,甚至經常出現開疆闢土的地盤不與國土相連,對秦國的實力有損無益,直到范雎為丞相後,採用遠交近攻就結束了這一荒謬的現象,使得秦國可以一邊穩紮穩打的擴張,同時儘量避免六國合縱的情況出現。”
“但要注意的是...”郭嘉肅容道:“若有群雄並世之時,在有選則的情況下儘量不要結盟自己的鄰國,因為這是自家的擴張區域,結盟就意味著堵死了發展自強的道路,但是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卻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奪取鄰國的土地是符合國家的發展方向,二,本國必然有能力擊敗鄰國,且利大於弊!”
“這便是同為近鄰,戰國時的西秦要對韓、趙二國實行近攻,可在之前春秋五霸時,秦國反而要和近鄰的晉國結為秦晉之好,近交遠攻,聯合攻打遠方的楚國,為和如此?”
“因為彼時的晉國實力高於秦國,且楚國威脅更大!若是攻打晉國,且先不說能否打贏,便是贏了也大機率是慘勝,傷了國之根本,此謂之勝不如敗!”
說到這裡,郭嘉頓了頓,環視眾人,最後對著王政微一拱手,康慨陳詞道:“嘉為何建議主公去取江東,便是因為袁術此人志大才疏,全然看不清楚形勢,明明徐州無論誰人做主,都可作為一道天然的屏障,幫助揚州阻擋北面的強敵,本該近交遠攻才是,卻不料袁術不想著南下去攻佔荊、交之地,卻總是妄圖北上,當真愚不可及!”
“孫策卻未必會這般愚蠢,若是主公不欲取江東,咱們背後換一個聰明些的盟友,總也是好的。”
王政默然無語,閉上眼睛陷入了思忖。
他何嘗不知道袁術既非什麼明主,更不是什麼良善之輩,若有機會,恐怕亦有極大可能撲上來咬自家一口,只是相識以來,對方明面上的確待自家甚厚,包括奪下徐州的過程中,也確實有些撿對方便宜的感覺,心中總是有些說不明道不清的念頭,在讓他遲遲不想主動對袁術動手。
徐方卻還是堅持自家的意見:“先生所言確實頗有道理,不過末將當日在開陽時與孫策共處一段時間,卻認為此人驕縱輕狂,好大喜功,若是讓他得了揚州,卻必然會主動挑起邊釁,與我軍刀兵相見!”
“好大喜功也未必就要打我徐州啊。”這個理由說服不了郭嘉,他搖了搖頭:“他父親孫堅不就是死在劉表和黃祖的手上麼,依我看來,應該還是去打荊州的可能性大些吧。”
“本將也贊同徐方的判斷!”
卻見此時,王政終於睜開來了雙眼,瞧著正訝然瞥向他的郭嘉,笑了笑,先解釋道:“因為孫策和本將亦有舊怨!”
“什麼,孫策和主公也有仇怨?”
聽到王政這話,郭嘉瞠目結舌,一腦門的問號,他對王政的過往也算清楚,起事以來的足跡俱都在青、兗、徐州三州之內,按道理和一直在江東活躍的孫策本該是毫無交集才是啊...
到底是如何結的仇的?
而且...
想到王政和徐方語氣俱都這般肯定,這讓郭嘉不由暗自犯了滴咕,這仇似乎還挺深啊。
這令他好奇心大起,本想著開口問個明白,只是見王政高踞王座之側,自有一股威凌天下的氣勢,更是面沉如水,不見喜怒,心中一個咯噔,卻是不敢再問了。
此時王政長身而起,負手身後,凝視著場上眾人,一字一頓地道:‘劉景升掩有荊襄九郡,更有冠絕天下的南陽在手,加上接收了大量躲避戰亂的中原百姓,若論紙面實力,當下遠在徐州之上。”
“所以若讓孫策一旦得了揚州,擊敗袁術,大抵會先選擇對我徐州下手!”
此言一出,堂下群臣皆是默然,旋即陷入了思考。
若是這樣說來,那揚州乃至江東之地到底是姓袁還是姓孫,可就關係到了徐州的自身利益和未來發展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