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他要稱帝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本將倒是更對這兩股起義勢力好奇些。“
王政聞言笑了笑道:“黃巾?嘿,太平道在青州的影響力雖大,可這麼多年下來,如今哪來還有多少實力?尤其濟南和樂安,此二郡本是徐和與司馬俱的大本營。”
這兩個名字對於高覽乃是極為陌生,可嚴然等人卻是十分熟悉,“將軍所言甚是,按道理那年攻臨淄時,這兩郡的黃巾信徒早已或死或降,怎麼短短兩年不到,又冒出兩股萬人勢力來了?”
“不錯。”王政頷首道:“恐怕是有些人對袁譚心生不滿,假黃巾之名行事罷了。”
至於這些人是誰,王政心中也隱隱有著猜測。
“不管是何人。”郭嘉道:“袁譚後院生火,短期內必無力外圖,泰山已無近憂也。”
“而且他這段時間的表現,此刻遠在幽州的袁紹恐怕也已得知,主公,袁紹可不止袁譚一個兒子啊。”
說到這裡,郭嘉頓了頓,意味深長地笑了笑道:“主公,你說曹操得知此事後,會有何反應?”
王政聞言先是一怔,旋即雙眼一亮。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曹操年初大舉興兵豫州,本身的關鍵之一,便是因為王政這邊大半兵力抽調去了北海的同時,泰山又遭受了冀州軍的進攻。
哪怕袁譚初戰不利,但是隻要他屯軍在臨淄,泰山和奉高便始終受著莫大的威脅,王政亦要留下足夠兵馬防止西北面可能會產生的戰事。
敵人兼近鄰的王政自顧不暇,兗州自然壓力大減,曹操便顯得遊刃有餘。
而如今袁譚沒有威脅了,王政也沒有壓力了,那曹操的壓力便來了。
一旁的高覽更是恍然大悟,突然驚呼道:“州牧,你說夏侯惇至今按兵不動,是不是因為曹操比咱們更早得知這個訊息?”
《仙木奇緣》
“他不知咱們這路人馬的虛實,可徐州的實力,乃至北海的大局已定,卻是知道的,若是夏侯惇敢主動挑起戰端,便是這一路讓他勝了,主公一聲令下,我軍數萬人馬不僅可從彭城支援,甚至泰山那邊亦可對兗州發起攻勢?”
及冠之後,為了顯示穩重與老成,王政近日正式蓄起了鬍鬚,他撫摸著下巴上修剪整齊的鬍髭,從歡喜中慢慢平靜下來,眸中神光爍閃:“不無可能。”
“若曹操當真心有顧慮。”聽到這話,嚴然昂首出列,拱手道:“將軍,那咱們不妨考慮主動出擊?”
“選出數千精銳,奔襲昆陽,只要取得一場勝利,給曹軍以較大的殺傷,示之以威,使得曹操和夏侯惇明白繼續攻打汝南和陳、梁二國是件得不償失的事兒,那麼曹操會否有很大可能放棄佔領豫州的戰略?”
“唯一的問題,昆陽如今到底有多少人馬,我軍要是奔襲,有幾分勝算?”
聽到這話,王政閉目深思,沉吟不語。
郭嘉原先提出的戰術,是攻下寧平三城,以逸待勞,本身是後發制人的策略,而這是建立在徐州軍力有未逮的情況下。
如果本就實力不夠,還要主動撕毀合約,失去名義和先機,自然勝少敗多。
不過此一時彼一時也。
現在袁譚那邊發生了內亂,王政的泰山失去了一大威脅,曹操的兗州卻多了一處威脅!
王政現在可以抽調的兵馬更多了,曹操呢?
夏侯惇如今帶來的兵馬中,是否有部分是原本在兗州駐紮的守軍?現在是否要調遣回去呢?
現在發現戰局出現了變化,有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隨後的戰術部署自然也應該隨著做出調整,先發制人與後發制人兩者本就各有利弊,因勢利導因時制宜才是最正確的。
後發制人較為穩妥,不足之處是耗費糧草太多不說,還浪費時間和精力,豫州這中原之地固然是好,可並非王政發展戰略前期的必取之地。
他的出現,固然讓曹操的發展沒有原歷史那般順暢,可同樣,亦因為如此,曹袁聯盟或許便不會如原本歷史般那麼快的瓦解,甚至發生內鬥了。
曹操若危袁紹必救,所以王政拿下泰山後便沒有繼續蠶食兗州其他各郡,豫州亦是同理,他不能讓曹操這麼快奪下豫州全境,卻也不可能現在就對豫州下手。
先發制人有些急進,更有些風險,有利的地方是隻要獲得一場大勝,夏侯惇再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可只要曹操心存忌憚,不欲在此時和王政爆發衝突,便極有可能制止住夏侯惇,並暫時放棄攻打豫州的計劃。
畢竟他有天子在手,先轉頭去把潁川北面的司隸州先拿下也沒有問題。
隨著高覽,嚴然帶頭,諸將分別發言。
有的認為勝算大,有的認為勝算小。兩廂裡辯論不休,爭吵一團,彷佛又重演了當日大堂之上禰衡、郭嘉、黃忠、糜芳等人的爭論一般。
冷眼旁觀良久,王政暗自思忖多時,心中有了定論,擺手制止了諸將的爭論,卻不先說,反而側目望向郭嘉問道:“奉孝方才說是兩件事情,另一件是什麼?”
郭嘉瀟灑一笑,掏出另外一份,一邊上前面呈王政,一邊躬身道:“下邳糜芳傳來訊息,近日袁術立臺省等官,乘龍鳳輦,祀南北郊...”
話音未落,便見王政拂袖而起,劍眉一揚:
“他要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