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他要稱帝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州牧,末將以為夏侯惇或許會繼續按兵不動!“
聽到王政詢問,高覽開口道:“我軍年後至今,幾乎無日不戰,對這個情況,曹操和夏侯惇不會不知道,相反,這段時間兗州軍卻是沒打過什麼仗,一直在養精蓄銳,如今更是兵精糧足!“
“夏侯惇若視我軍為久疲之師,大有可能以“拖”字應對,洩我軍士氣,耗我軍糧草,便是兩軍相持不下,也有極大可能不戰而勝,將我軍徹底拖垮。”
聽到這話,王政沉吟了片刻,望向高覽,目露讚許之色,頷首道:“翼遠這個猜測,倒是不無可能。”
“只是咱們這路其實乃是下邳守軍和新卒的混合部隊,根本不算什麼久疲之師,何況我軍打北海動用的都是徐州各郡去年的糧儲,彭城的屯田所得卻是基本沒動,加上從北海截獲的部分,供應這路人馬一年所需都綽綽有餘,夏侯惇若想指望拖垮我軍,卻是痴心妄想了。”
“州牧說的是。”高覽點了點頭:“所以夏侯惇一旦發現此計無用之後,依末將來看,極大可能會請示曹操,而曹操目前未必願意和咱們起正面衝突,既然知道州牧出兵乃是為援救黃郡、保曼,那麼陳、梁兩國想必不會動了,更大可能會先攻汝南...“
卻見這時,另一人出列道:“將軍,末將卻覺得夏侯惇必會主動出擊,想法子解決咱們,免了後顧之憂。”
這校尉名叫嚴然,當初亦是趙縣吳家村的村民,可謂是王政真正的嫡系,在青州時更是一直擔任親兵隊長,直到入徐州後被王政外放出來。
在目前這個階段,王政選拔親衛除了拱衛自家安全外,本身也是在選拔人才,嚴然只做了三個月便被外放,便證明其頗有潛力,更被王政看好,相反,他的繼任者直到目前還依舊做親衛隊長,某種程度上這固然是一種信任,其實也代表王政沒有繼續重用的意思了。
嚴然不但資歷老,出身清白,且勇敢善戰,和徐方一樣擅於學習,外放之後不過短短一年時間,便從都伯到了都尉,再到如今的校尉。
他升職雖快,卻是屢經陣仗,多次立下功勳,其實算的上是穩打穩紮,一步一個腳印。
“哦?”王政聞言側目望去,訝然道:“嚴然,本將如今和曹操尚有盟約,亦是有鑑於此,咱們才會先將項縣、宜祿拿下,只是掌握主動,卻不直接去救援豫州黃巾,你為何如此肯定,夏侯惇敢於主動挑起戰端,攻打我軍?”
聽到這話,嚴然亦是一愣,望著王政訥訥了一會,方道:“將軍,若是曹操本人或者其他大將,末將尚不敢如此肯定,可夏侯惇見到將軍至此,怎會輕易放過?”
見王政面上疑惑之色更重,嚴然只得提醒道:“將軍,莫是忘了當日被您一鞭抽死的運糧官乃是夏侯惇的...”
王政一拍腦門,恍然大悟:“本將險些忘記此節了。”
雖然不過是前年發生的事情,可王政卻早已將夏侯楙拋諸腦海了(他甚至連對方的名字至今不知),所以即便知道曹軍的首領乃是夏侯惇時,他本來沒有多想,甚至故意放出風聲的目的,本意亦是希望曹軍知難而退,雙方就此罷手。
目前徐州的確不宜再樹強敵,而天軍也實在不好再開一條戰線了。
如今看來,都是想多了。
“嚴然說的不錯,”王政思忖了會,環顧眾將,灑然笑道:“夏侯惇生性彪悍,十四歲時有人羞辱其師,他便將那人殺死,如今本將這個殺子仇人都到其眼皮子底下了,豈有放過之理?”
“此獠若來送死,自是最好不過!”嚴然聞言神情一肅,冷聲道:“將軍乃是黃天之子,何等尊貴,那狗官大膽冒犯,一條性命豈足抵消其罪?”
“依末將看,自是要將夏侯一族徹底夷滅方可!”
嚴然這話深合人心,一時間帳內眾將紛紛附和,唯有高覽面帶憂色,欲言又止。
王政問道:“翼遠有何顧慮?儘管說來。”
“末將以為,既然州牧和夏侯惇素有積怨,即便如今夏侯惇按兵不動,想來早晚必有一戰。”高覽道:“我軍兵馬並不算多,是否要提前和黃郡,保曼聯絡,一則互通聲息,二則藉此安撫對方軍心。”
“嗯。”
王政點了點頭,大軍出發前他已從信使口中得知,黃郡部如今是盤踞在陳國的扶樂、陽夏幾城,按道理距離宜祿並不算遠,可至今為什麼沒看到豫州黃巾派人前來聯絡呢?
一則,對方沒有收到王政率軍來到豫州的訊息,二則,知道了,也派出了信使前來聯絡,卻始終石沉大海,到不了宜祿。
這兩者都有可能,因為無論扶樂還是陽夏,要來到宜祿必然是要經過陳國的國都陳縣,這個地方目前名義上並不屬於曹操的陣營,但是很難保證當地的官吏和士族已在暗中投靠,同時派出了守軍中途攔截。
不管是否如此,山不就我,我去就山,王政沉吟片刻,便令嚴然帶領一百輕騎兵,令其星夜奔赴扶樂,給黃郡傳去王政的要求,務必堅守住城池,同時安撫軍心,至於外部的曹軍,則請他大可放心,自有徐州軍去應付。
正商討間,有一人快步走了進來,眾人抬頭看卻,卻是郭嘉。
因王政把城中政務與軍中雜務,並及增高城牆、修築堡壘等諸般事務全部一股腦兒地交給了他,故此他沒有參加軍議,而此時的軍師言笑晏晏不說,眼角還帶著喜意。
郭嘉手中拈了兩份軍文,微微朝諸將拱了拱手,旋即對王政興沖沖地說道:“主公,臣適才接連得了兩份軍文,一份從下邳來,一份從奉高來。主公且請猜猜看,講的都是何事?”
“能讓奉孝如此動容的,想必皆是好事罷。”
下邳那邊暫時不去管,奉高卻讓王政心中一動:“可是袁譚那邊出現什麼變故了?”
見郭嘉笑著點頭卻不出言解釋,王政頓時來了興趣,郭嘉向來很少賣關子的啊。
“好事...”王政沉吟道:“莫非是袁譚少不更事,本就沒有足夠的威望,固在經歷大敗後出現了內亂不成?”
“吾主英明也,”郭嘉對著王政一豎拇指:“雖不中亦不遠矣。”
說罷雙手將公文呈上。
王政一目十行,匆匆看過,當即拍桉大喜,又將軍文遞給了高覽,環顧諸將,笑吟吟道:“袁譚回臨淄後急欲整軍再戰,大肆徵糧,待民甚苛,不久之前,樂安和濟南兩郡同時有人打著黃巾的名義聚眾近萬,起兵反了!”
聽到這話,眾將霍然起身,高覽更是倒抽一口冷氣:“袁譚如今佔領的青州之地,本就只有平原、樂安和濟南三郡加上一個臨淄,如今兩郡皆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