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一言而決(第1/3頁)
章節報錯
“攻打寧平三城,意義重大...”吩咐完後,王政長身而起:“本將欲親自帶軍前往,諸君以為如何?”
禰衡張了張嘴,正要出言反對,卻見對面的張昭微微搖了搖頭,先是一怔,稍一思忖,便面露苦笑將本欲脫口的諫言再次吞回腹中。
自家還是太耿直了啊。
主公最後一句的確似在詢問前面的意見,可前面那一句,分明已是打定主意,勸阻又有何用?
他在天軍中,乃至如今的整個徐州都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凡做出決定,便是乾綱獨斷,沒有人可以阻止。
其實若按道理,以王政如今的身份,的確不再適合動輒親征了,只不過很多讀者不喜歡看沒主角的劇情...哦不,是他每逢戰事,總不覺心癢難耐。
加上豫州這次極可能面對曹操這等強敵的軍隊,郭嘉又把寧平三城的重要性剖析的明明白白,能否成功地佔據,不僅關係到此番阻止曹操佔據豫州的成敗,更關係到徐州日後的發展。
能從一個草芥流民做到如今的六郡強侯,其中雖有系統功勞,以及趁勢而為的成分,但王政自身的努力亦是不可或缺。
甚至連王政自己都沒發現,兩年以來,他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到眼下,其實無論心性城府,乃至胸襟格局,皆已遠遠超過了那個前世的自己。
有時候真正能決定人生高度的,並非是長度和寬度,而是厚度和重度。
同樣的,如今的王政也養成了事必躬親的習慣,儘管隨著地盤的擴張,他已開始在儘量主動地放權給麾下的文武群臣,但是在軍事上面,尤其是如此重大的軍事上面,假之於諸將之手,他其實不能全然放心。
畢竟豫州不同北海,曹操更遠非孔融可比。
當然最關鍵的一點,其實還是王政自家想要親臨戰場!
無論在帥帳之內運籌帷幄,與敵人勾心鬥角,互相算計,抑或是身先士卒,上陣殺敵,都已成了如今王政最大的人生樂趣。
這般鬥智鬥勇,準確地判斷出敵人的意圖,給以巧妙的還擊。誘使敵人一步步上了自己的圈套,圍剿之、殲滅之。俘獲敵人的主將,使其匍匐腳下。拔掉敵人的軍旗,繳獲為戰利品。奪走敵人的土地、得到歸降的軍民,甚至讓敵人的親卷,軍民徹底地臣服,哭嚎...
那種巨大的成就感,當真言語難以形容。
尤其是這一次,可能交鋒敵人,還是未來魏武帝曹操的軍隊!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若能面對這樣的強敵取得勝利,對於兩世皆為草芥出身的王政而言,當真便是翻天覆地慨而康的自豪感,與揚眉吐氣的驕傲。
這樣的情況下,王政心中的鬥志已是昂然至極,豪情更是奮勇奔騰。
“主公既欲親往...”郭嘉沉默了會後,只是說道:“嘉願隨行同往。”
張昭則是一言不發,他老成持重,從王政第一句話出口時,便已清楚這事已成定局。
出乎意料的,這一次糜芳又開口了。
其實糜芳同樣深知,自家無論說什麼都不會改變王政的決定。
他這番行為的目的,本意只是想要做出改變!
前幾日時,他曾與自家妹妹秉燭夜談,糜貞認為,按王政起事以來的行事作風,並非雄猜之主,為臣子者除了忠心,能力之外,亦要考慮主君的心性,乃至當前的形勢,按眼下所看,正是王政勢力高速發展的一個階段,糜芳若是事事謙讓,寡言少語,按以往的圓滑處事為臣為官,風險雖是小了,卻也失去了入其眼的機會,機會,功勞自然便不多了。
奔命司的長吏,說白了大半是因之前的情分、功勞,日後他糜芳,乃至糜家能進到哪一步,卻是要看以後的君臣相處以及王政的態度了。
思路客
與其保守求穩,不如銳意進取,多多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