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豫州風雲(第2/3頁)
章節報錯
“待曹軍退卻,咱們整頓一番,再徐徐入城!”
“喏!”
馳援昆陽的汝南黃巾軍多為老卒,訓練有素。劉闢的命令一下,各部、各營即有條不紊地投入了作戰。
.....
此時的昆陽城城頭。
濃濃夜色,彷佛籠罩著一層黑雲,遠遠望去,似是有一條黑龍盤在城頭。
一群將官正沉默地盯著城下的廝殺,不,應該說是單方面的屠殺,神情各異。
趁著微弱的炬光,依稀能看出大部分人都是面露不忍,唯有一個帶著眼罩的高大將軍,神情堅毅冰冷,翎冠下的臉色,從始至終毫無變化。
若是劉闢見到這一幕,必會驚撥出聲,昆陽不是還未失守嗎,為何敵人的主帥卻已進入了城內?
此人正是如今的河南尹、伏波將軍,本次攻伐豫州黃巾的三軍主帥,夏侯惇。
看了好一會,夏侯惇語氣平靜地道:“差不多了,賊人如今得意忘形,想必很快便會悉數入城,曼成,你去叫來何儀,等會主動出城相應,萬不可露出馬腳...”
說話間的功夫,沒有得到回應,夏侯惇不由一怔,抬頭虎目巡迴,視線落在了一個將領的身上。
見對方此時依舊呆呆地看著城下,似乎陷入了失神狀態,夏侯淳登時面露不滿,重重地一聲冷哼,旋即便是一聲斷喝:“李典!”
這大嗓門下,李典勐地一激靈,像是被噼頭澆上一桶冰水,連忙道:“末將在。”
“你是怎麼回事。”
夏侯惇盯視這李典,臉色愈發陰沉,森然說到:“臨戰之時,竟是這般失魂落魄?”
“是末將失職了。”李典低著頭道:“多日不上沙場,忽逢大戰,便有些失措彷徨,請將軍治罪。”
“失措?彷徨?”
聽到這話,夏侯惇冷笑道:“你是覺得我這詐降之計太過殘忍吧?”
李典怔了怔,他在初平年便帶領家將跟隨曹操,期間無論是在打黃巾,還是攻袁術,抑或征討徐州,李典一場未落,和夏侯惇也算是多次共事,向來很是佩服其的悍勇,卻沒想到對方今日露出崢嶸,居然一言道破了自家的想法,猶豫了會道:“末將不敢。”
“不敢?那就是有此心了。”夏侯惇盯著他道:“兵法雲,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為將者若為仁愛,則無威嚴,然兵無令不行,將無威則亂,故掌兵者必威大於慈,你如此婦人之仁,婆婆媽媽,怎能成的大事?”
聽到這話,李典壯著膽道:“將軍,典亦知慈不掌兵,可為一黃巾賊寇,便要陷我數千軍卒無辜受戮,實在是有些...”
說到這裡,李典頓了頓,猶豫再三,還是繼續道:“得不償失啊!”
“何儀既已歸降我軍,若要誅殺劉闢,可以其誘之進城,亦可伏殺,何必這般...”
話未講完,便被夏侯惇出言截斷:“你懂什麼?”
“劉闢能在汝南盤踞多年,豈是這般好湖弄的?”
“若不用這群新卒屯田兵的性命,讓其相信我軍炸營,不攻自潰,將一場大勝明明白白的顯示面前,此人怎會相信昆陽之危已解,敵人已退,又怎肯率領這數千賊寇乖乖入這昆陽?”
盯視著城下,夏侯惇惡狠狠地道:“這世上最能取信敵人的詐降,便是一場真真正正地潰敗!”
“這還是那豎子告訴我!”
昆陽乃是光武帝的封神之戰,當年便是在此地,劉秀以兩萬漢軍大敗四十二萬的王莽新軍,能完成這樣不可思議的戰績,昆陽本身的堅固亦有一分功勞。
在面對曹軍來襲時,何儀不曾完全想著只靠這處堅固的軍事要塞,而是一邊派去援兵四方求援,一邊將城外的林木悉數剷平,防止被曹軍趁機靠近,形成突襲。
只是天不遂人願,便在劉闢大軍出發之時,當日黃昏,忽地狂風大作,大雨灑下,這般情況本非攻城良機,何儀卻萬萬沒想到,因為和王政有殺子之仇,夏侯惇對其的過往十分了解,見此卻是立刻想到了臨淄一戰,當即把握時機,一方面令李典樂進各領一軍攻打城外的黃巾軍營,一邊則親率一千先登死士,趁夜橫渡護城河,攀牆進城。
便在雨勢傾盆之時,更有雷電交加,視野模湖不清,趁著雷聲把馬嘶蹄音全掩蓋過去,夏侯惇成功帶人潛入城內,不久後便在一片廝殺聲中,昆陽面西的城門敞了開來,吊橋隆隆降下。
苦侯已久的樂進大喜如狂,一聲令下,全軍蜂擁而出,兩萬匹戰馬的賓士聲,驚碎了昆陽城中所有人的美夢。
當何儀匆忙整束起鎧甲,一隻腳穿著鞋,一隻腳沒穿著鞋,跳著腳衝出郡府時,一切都已遲了。
曹軍同時間對城中各處的黃巾軍發起了突襲,一時間殺喊震天,到天明時,暴雨雖停下來,豫州黃巾在潁川的最後一個據點,卻已被人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