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官職,黃忠排不上號,若論親近,在徐方吳勝面前更是不值一提,為何單單派他回來?

便是因為幾個將軍都看出來王政對黃忠的看重。

既得上心,黃忠的未來明顯是一片光明,這等既可逢迎上意,又可和未來重臣提前交好的事情,自是必然要做的。

黃忠哈哈笑了一笑,倒是沒有接話,只是抬頭看了眼前方,訝然問道:“今日不是大節,為何鑼鼓喧天,人聲鼎沸,這般熱鬧啊。”

“都在慶祝我軍勝利攻佔平壽。”

“噢?”

“百姓們高興壞了。從前天開始,這下邳城裡就沒安靜過。男男女女,成群結隊的。昨兒個,俺沒當值,街上一轉悠,嚯,不但年輕人,好傢伙,連一些老人都上了街了...”

黃忠聽著,成就感油然而生。生而為人,不管身處何方,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希望聽到別人的讚揚。做為軍人,在前線打仗,凱旋歸來,舉城歡慶,更是何等榮譽,何等自豪?

他當初背井離鄉來到徐州,不正是為了這一刻麼?

不就是求個英雄有用武之地,浴血有封侯之望麼?

......

鞭敲金蹬響,人唱凱歌還。

黃忠面見王政,奉上告捷文書,王政果然大喜,當日夜間,舉辦酒宴,徐州文武官員悉數出席。

此時雖然黃忠已得了“中郎將”的官銜,畢竟時日不久,加之不過是個虛銜,本是沒底氣也沒資格坐在前邊的。

王政卻是不管,直接拉了他坐上主席,就挨近在自己的身邊,如此禮遇,除了因黃忠這次的確立有大功外,更有加大力度,趁熱打鐵,讓其再次歸心,主動發出一個申請入隊的緣故。

群臣起立,第一杯酒自然先敬王政。

禰衡率先上祝酒辭:“今我天軍,奔襲千里,一鼓而破敵國之都,有諸將之勇,有群臣之謀。但是功勞最大的還是主公。”

“要沒有主公的英明神武、賞罰嚴明,就沒有諸將的勇敢;要沒有主公的運籌帷幄、兼聽則明,群臣的出謀劃策,便無用武之地。”

郭嘉亦道:“觀彼北地豪傑,彼此攻伐,看似氣焰漲天,但是能如主公這般月旬破一國者,又有幾人?”

“今主公西克冀弩,北破孔國,主公之名、主公之威,必將光被四表,格於上下。臣等,為主公賀。”

相比而言,禰衡說的更中肯些,沒有把所有的功勞都說成是王政的,點出了其中有文臣武將們的出謀劃策、浴血奮戰。

而郭嘉的言論,卻更多是褒揚王政一人,這是性格使然,禰衡是就事論事,郭嘉卻更圓滑些。

雖說王政目前的表現,並非那等驕矜自滿,狂妄自大之輩,可畢竟好聽話誰都愛聽,何況是個年少有為之君?

“能得平壽,本將當然有大功勞。”

王政也站起身來,端起酒杯調侃道:“畢竟本將若不心生此念,諸君又如何一展腹中才華,那諸君的功勞、諸君的意氣風發,不就都成了鏡花水月嗎?”

他私下言談無忌,這等場合卻向來循規蹈矩,難得說個笑話,眾人自是悉數捧場,一時間殿內歡聲笑語不斷。

王政神色一正,接著說道:“此戰雖勝,北海未平,袁軍未去,諸君不可驕傲,更不可懈怠。咱們若能始終君臣同心,精誠團結,這樣的勝利,來日方才,還少的了嗎?”

“這杯酒,咱們一起飲了!”

“諸君賀我,我亦賀諸君,哈哈!”

一時間君臣相得。

酒過三巡,王政看著身邊的黃忠,越看越是高興。

這次派遣黃忠前去,本就是為其鍍金的,畢竟在堂上眾人眼裡,孔融的聲名自然遠勝此時的黃忠,可在王政這位後世人看來,十個孔融,甚至十個北海,也比不上一個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