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徐州三傑(第2/3頁)
章節報錯
此人外貌不佳,怎能得地方舉薦而來?
各地郡縣舉薦士子的同時,也隨著有一份公文送來。裡邊詳細講述了所徵召士子的各種情況,比如其在當地的名聲、專治的學問、家庭出身、性格喜好等等,心中疑惑之下,陳瑀倒沒有急著發難,事出反常必有妖,便先拿起名冊一看,頓時恍然大悟。
哦,是張昭舉薦的啊。
原來此人名叫嚴畯,乃彭城人,今日下午便來了下邳,始終一言不發,卻每每在人對王政歌功頌德,吹捧奉承時必要冷笑幾聲。
這就讓陳瑀有些搞不懂了,你若是不願出仕王政,又為何要讓張昭舉薦呢?
不過沖著對方背後的張昭,陳瑀按下心中不喜,故作沒有聽見,只是笑道:“歷來雄主皆有天授其能,豈可以常俗視之?州牧俊才偉略,遠非一般同齡者可比。”
“亂世之中,徐州得逢明主,不僅是社稷之福,百姓之幸,更是諸君的機遇啊,便如高君...”
說到這裡,陳瑀擺手示意:“老夫的侄兒前些時日有書信來,便曾對高君讚不絕口,更說其少十五時,便已名聞鄉里,時人常言有郡國之才,高氏本是我徐州累世名家,高君今入此館,騰飛指日可待。”
聽到陳瑀這般抬舉,高晉口中謙虛不已,只是眼中的笑意都快藏不住了。
陳瑀說‘高氏本是我徐州累世名家’,那確實誇大了,莫說徐州,便是在東海,在下邳,高氏也不過是個中等士族罷了,但前半句說他有‘郡國之才’,這一句卻是貨真價實,一點兒不假的。
高晉少年早慧,本就是東海一帶有名的才子,一向自詡俊傑的。
何謂俊傑?既為俊傑,當然要識時務。
所以劉備任州牧時他不願出仕,而王政做了州牧他卻立刻來投,這便是識時務。
前者雖是漢家宗室,卻是兵少將微,缺錢缺糧,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徐州三郡在劉備手裡,恐怕未捂熱就要被奪走了。
後者雖是黃巾賊寇,卻是年輕有為,人多勢眾,更是蒸蒸日上,該選擇哪個?不言而喻。
其實在王政打下泰山郡起,高晉就有心來投了,。
他非不通武事的腐儒,一個寶貴兵源的泰山,加上一個雄關加固的彭城,那會王政其實便已被不少人暗暗看好,尤其是其沒有同一般黃巾賊般,每奪一地便要如蝗蟲般吃盡大戶,更是讓士族這邊覺得其頗有遠見,或有成事的可能。
但最後還是因為顧忌名聲的問題,高晉終究在猶豫中擱置了此事,到王政大勢已成後,他再想投,門路卻沒那麼好找了,故此,徐州的薦賢令一下,不等官衙徵召,他早早便主動請求。
而來計程車子中,大部分都是類似高晉的心理,至於和嚴畯一樣,此行並非出自本心的,倒是也有,不過不多。
陳瑀說了幾句,見淮陰來的那幾人,尤其是步騭一直不發一言,便不再多說,示意侍女們開始上菜。
所謂上行下效,王政本人在衣食住行上從不奢誇,哪怕他從沒表面上推崇簡樸,下面人公開場面卻也不敢鋪張浪費。
陳瑀此時更不會冒任何讓王政生厭的風險,故此,即便是接待這些士子,備下的飯菜稱不上豐盛,每人案几前不過三四個菜,不過味道倒是極好,色香味俱全。考慮到讀書人中也有大肚漢,加上遠道而來,無論飯菜皆放開供應,隨便吃。
菜剛上了兩味,堂外有人匆匆忙忙小跑進來,來到陳瑀座前附耳低言片刻後,便見陳瑀面色一變,嘩地一身拂袖起身:
“州牧來了?”
堂上登時為之一靜,隨之嗡嗡不絕,許多人交頭接耳,低聲議論,高晉等人慌不迭丟下筷著,整理儀容,或者忐忑不安,或者意外驚喜,恭恭敬敬地站起來。他們猜到王政會來,本以為會等到飯後,沒想到來這麼早。
見其他人這般作態,嚴畯面露不屑,冷哼一聲,卻是高踞不理,繼續自管自地大嚼大吃。
沒一會兒,腳步聲中,兩個甲士先進來看了看,一句話沒說,又自轉頭出去。
高晉等一些熱衷名利的翹首以盼了好半晌,卻始終沒見那位年輕的州牧露面,正疑惑時,前那進來報信的小吏二度進來,連連對著陳瑀招手,似是示意其出去。
陳瑀不敢怠慢,向諸人拱了拱手,忙提起官袍,趨步而出。
眾人茫然不知其意,相顧無言中,高晉座位靠外,思忖了會邊大起膽子,朝堂外偷瞄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