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月之前,吾有一友欲往兗州尋親,途經費城時,卻是不巧,恰逢當時泰山大盜昌豨率領人馬攻城...”

董昭嘆了口氣:“也不知是否落入了賊人手裡,還是如何,至今音訊全無,生死不知啊。”

聽到這裡,王政已猜到董昭說的友人是誰了。

應該就是那個士懿了吧?

只是...

他不動聲色地看了眼董昭,攻費城的明明是自家的部曲,為何董昭要說是昌豨帶領著泰山盜所為呢?

何況昌豨入自己麾下還沒過多久,曹操是如何得知的?

心裡這般想著,表面上王政卻是立刻大拍胸脯:“董兄放心,我今日便立刻悉起人力,前去尋找,只要你這位朋友還在泰山,活必見人,死必...”

似是意識道自己說錯話了,迎著董昭帶著不滿的眼神,王政乾笑了聲,直接打住,又問道:“可有畫像?”

“這樣才好按圖索驥啊。”

“有的。”董昭似是早有準備,徑自從懷中掏出一副絹紙遞給王政,更立刻暗自留心起王政的反應。

“好個俊俏的公子!”

才入眼畫上丹青,王政便一臉初次見道的模樣感慨倒,更是欣賞了好一陣子,直讓在旁的董昭看的眼神古怪,險些以為他有龍陽之好時,才抬頭問道:“有此風儀者必名士也!”

“董兄,不知貴友上名下諱?”

莫非奉孝當真不在這豎子的手裡?

從頭看到尾的董昭心裡暗自嘀咕,之前出發前,曹操曾特地將事情的始末告訴了他,郭嘉典滿在費城失去了下落,返回的其他親衛說是遇見了大盜昌豨的先鋒,故才失陷。

若按常理而論,此時的郭嘉和典滿既不是什麼重要人物,聲名也還未顯,不太可能是被人強行扣押,這麼長時間沒有訊息,大機率是凶多吉少。

甚至曹操本身,此時更在乎的,反倒是典韋的兒子典滿。

畢竟郭嘉如今未顯其才,而且在兵荒馬亂的環境下,具有一定武勇的典滿生存的機率反而更高些。遲遲未歸,或許只是因為路途的緣故,而一介文儒的郭嘉,卻真不好說了。

故特地交代董昭,如今泰山歸入王政掌握,這半年來泰山群盜的聲勢更是大減,顯然王政已對泰山有了一定的控制力,此去時可藉助其力,幫助搜尋一下兩人的下落。

不論生死,起碼也要給典韋和荀彧一個交代才是。

而就董昭來看,若是郭嘉典滿尚存於世,那麼極大的可能便是落入了王政的手裡,畢竟一般的盜匪根本沒有這個眼力,能看出郭奉孝的不凡之處,更沒有理由強自扣押至今。

而若是沒有落在王政的手裡...

暗自嘆了口氣,董昭心裡已有了悲觀的猜測,沉聲道:“吾友乃潁川陽翟人,姓郭名嘉,字奉孝。”

“其人之才,倒不在治國安邦之上,唯風月情殤爾。”

卻是最後還要抱著萬一的想法補充一句,深怕王政當真找到了人而非屍後,又要恢復盜賊本色了。

“郭嘉...”

卻見王政低頭默默唸叨了幾遍後,再抬頭時亦是一臉肅穆地給與承諾:“董兄放心,這事政記下了,待會回府後便立刻找得力人手去辦!”

“有勞。”

董昭點了點頭,翻身上馬,朝王政一拱手道:“且留步,吾去也。”

說著,便聞良馬長嘶,在一群甲士的簇擁下,踏蹄而去。

直到其漸漸行遠,立在道畔長亭的王政再不掩飾,眼神裡驟然爆發出懾人厲芒。

媽的!

險些放走了一條大魚!

“快!”他猛一扭頭,直接親兵大聲喊道:“你快馬回城通知吳勝,帶上天誅營去開陽!”

“馬上出發!”

“將那個郭嘉...就是那個士懿帶來本將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