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百業有些不認可。

曹有山看了看周圍,低聲道:“效力朝廷,刺探情報未必有功,一旦出了差池,定是有錯。此事不可久為。至於那羊毛,看似大有可為,實則利益有限,路途遙遙,耗費過大,均攤下來又能取多少利?眼下價高,過不了三五年價必下跌……”

常百業深吸了一口氣,轉過彎來,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在思維裡,將朝廷作為了“靠山”,認為“靠山”不倒,晉商就不會衰落。可現在想來,朝廷未必是靠得住的,他們只是利用商人取得情報,僅此而已。

若是沒有了這份價值,那晉商的存在與否並不重要。至於羊毛,呵,等收拾了瓦剌與韃靼,開個互市,讓他們每年納貢,不是更簡單?

到那時,晉商就再無用武之地。

只顧眼前,沒有考慮未來,很可能連自己走入死衚衕都不自知。

“那叔叔,我需要做什麼?”

常百業不再堅持,轉而看向常千里。

常千里指了指西北方向,說道:“在我們踏入山西境內之前,你需要想明白,若是想不明白,最好是一直待在山西吧。”

“若是我想明白呢?”

“三年後,常家你說了算。”

常千里認真地說道。

常百業心頭火熱,過了三里界碑,飛身上馬,高聲道:“那叔叔就拭目以待吧。”

常家的未來,不能寄託在朝廷身上,既如此,那就以商道贏官道吧。

山西,太原,布政使司衙門。

布政使丁景福焦頭爛額,來回踱步,朝廷明令,自山西遷五十萬人口至北直隸、河南等地。

移民不可怕,可怕的是數量!

五十萬啊!

丁景福不知道朝廷的人都在想什麼,張一張嘴就是五十萬人口,雖然山西底子厚,人口多,也不能如此折騰啊。

上奏朝廷的加急文書,至今也沒個音訊,看來朝廷已是下定了決心。

“害人之策啊!”

丁景福哀嘆一聲。

雖然在二月初,朝廷移民的文書已經送抵山西布政使司,但丁景福與一眾官員卻沒有公開訊息,而是聯名上書,請求朝廷減少移民規模。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丁景福恨不得自己站到城門口的土坡上張望,可朝廷始終沒有傳來訊息。

這清明節都過了,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大人,朝廷有訊息了。”

布政使司右參議李彬匆匆步入大堂,將手中的文書遞了過去。

丁景福連忙接過,忐忑不安地開啟文書,看了幾眼,頓時如五雷轟頂,後退兩步,跌坐在椅子裡,喃聲道:“朝廷一定要大規模移民。”

李彬對這個結果早有預期,畢竟移民文書能從朝廷傳到山西,就說明內閣與戶部已經同意,既然他們同意了,地方的胳膊再反對,也幹不過朝廷的大腿不是。

“如此的話,還請大人即刻下令,召四府、二十州、七十七縣所有主官,以最快速度趕至布政使司衙門。”

李彬深知此事之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