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千里、常百業、曹有山等人牽著馬走出揚州城,與來時不同的是,揚州城門外多了一根木杆,木杆上懸掛著一顆人頭。

“殺人就殺人,不至於如此吧。”

曹有山皺了皺眉,感嘆了一句。

常千里輕輕咳了咳,道:“曹兄慎言。”

死了的人是揚州城指揮史王禮,原因就在於城門大開、毫無防備,致使晉商“騎兵”入城。

王禮被問罪,腦袋不僅被摘了下來,還用於警示大明所有地方軍士,城防無小事,絕不可掉以輕心。

兵部甚至因此頒佈了專門的城防律令,其中有一條:

若非朝廷官員、軍兵、驛使,任何人不得在城外三里內騎馬。

一旦觸犯,地方有權逮捕問罪。

晉商只是商人,只能牽著馬走出三里,才能上馬遠行。

其實這也不算啥,畢竟商人送別的多,什麼三里短停,十里長亭的,走多了也就習慣了。

“叔叔,回去之後,我還想出關。”

常百業憧憬地說道。

常千里看了一眼常百業,淡笑一聲,微微搖頭道:“出關就罷了,雖然眼下沒有韃靼、瓦剌的訊息,但估計用不了一兩年,那裡就會徹底亂起來,我可不想讓你冒如此之大的風險。”

“正因此如此,我們才需要多次出關,打探訊息以贏得朝廷重視。”

常百業堅持自己的觀點。

在京師這段時間中,常百業已然看清楚,商人想要地位,就必須贏得朝廷的認可。

雖然晉商帶來了五百戰馬,震動京城,堪稱萬人矚目,可沈一元、黃髮財等人帶來的卻是糧食,是三季稻,其貨物更關乎民生,得民心!

戰馬畢竟入的是軍營,服務於戰事,與百姓無關,驚歎過之後也就忘記了,不會輕易提及,可糧食會被百姓反覆提及,相應的,沈一元、黃髮財與南洋都會揚名於外。

《青葫劍仙》

晉商出關與蒙古人打交道,自然不可能帶大量糧食回來,但大明正在發展羊毛紡織業,若是將羊毛紡織業做大,養活不少百姓,晉商也可以贏得口碑。

而這個前提,便是出關交易。

常千里擺了擺手,對常百業說道:“你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出關的事,就交給其他人去做吧。”

“什麼事能比得上出關重要?”

常百業著急起來。

常千里臉上浮現出了一抹笑意,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朝廷要疏浚會通河的訊息,你應該也有耳聞吧,這是我們晉商的機遇。”

常百業疑惑不解。

朝廷開會通河貌似與晉商毫無關係,人工是朝廷徵調,錢糧是戶部直接管控,想要插足分一杯羹可不容易。

再說了,會通河這件事是通天大事,一旦出了問題,建文帝必會大發雷霆,到時候,參與其中的人估計沒什麼好下場。

挖河不是機遇,是坑。

一旁的曹有山見狀,伸手拍了拍常百業的肩膀,道:“你叔叔的想法是對的,你出關所慮不過有二,一效力朝廷,二取來羊毛。但這兩項,皆非長久之事,難成家業。”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