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安南舊臣裴伯耆的訊息(第1/3頁)
章節報錯
京師皇城。
朱允炆難得清閒一日,坐在亭子裡享受著清風,馬恩慧、駱顏兒在一旁說著悄悄話,賢妃在刺繡,寧妃則拿著毛筆,勾勒著怪石瘦水。
初入四月,天已有些微熱,遮陽之下還算清涼。
侍女送來一些新鮮枇杷,馬恩慧接過之後,揮手讓侍女退下,然後親自端到朱允炆面前,道:“皇上,這是福建莆田進貢來的枇杷,果肉柔軟汁多,甘甜酸爽,堪稱一絕。”
朱允炆伸手取了一個枇杷,道:“莆田啊,抗元名將陳文龍的故鄉。”
“是嗎?”
馬恩慧眨眼道。
朱允炆日理萬機,竟對一些歷史人物也瞭解頗多。
“味道不錯。朕聽聞沿海之地出海總需祭祀海龍王,海龍王到底有沒有尚且難說,但陳文龍的過往是清晰的,若可以祭祀此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朱允炆揭開枇杷皮,品嚐了一口說道。
馬恩慧含笑道:“若是如此,那他豈不是成了鎮海王?”
在大明,無論是沿海漁民或沿江漁民出海,還是路上大軍,都免不了祭祀。比如大明水師出征,會祭祀海龍王,以求風平浪靜,比如路上行軍,路過一些大廟,也會停下來祭祀一番。
2k
在朱允炆看來,百姓或官兵祭祀,為的是尋求精神慰藉,大海怎麼樣,那是洋流與氣流的結果,與什麼海龍王沒什麼關係。
與其讓他們祭祀毫無根據的海龍王,不如找一個真正的英雄來祭祀。
陳文龍是一位英雄。
元朝滅宋,大廈將傾,已無力迴天。
元軍佔領廣州之後,泉州、福州等地守將紛紛投降,元朝先後派了兩次招降使臣去興化,希望陳文龍投降,陳文龍回覆元軍的就是燒掉勸降文書,砍掉招降使臣的腦袋。
當戰敗被俘之後,面對元軍侮辱與勸降,陳文龍指著自己的肚子喊道:“此節義文章,可相逼邪!”
當陳文龍被押送杭州時,他請求拜謁岳飛廟得到允許,看著岳飛的雕像,陳文龍悲慟不已,當晚氣絕!
朱允炆知曉陳文龍,不是因為歷史書,而是因為在後世,人們將岳飛、陳文龍、于謙並稱為“西湖三忠肅”。
只不過此時的于謙才兩歲,歷史的舞臺還輪不到這位特立獨行的人登場。
朱允炆連吃了五個枇杷,便淨了淨手,召喚來一旁的長隨,道:“給內閣傳個口諭,將陳文龍封水部尚書,列入諸神祠,朝廷負責相應祭祀,廣傳其事蹟於鄉野之間。”
長隨答應之後,匆匆離去。
馬恩慧含笑道:“枇杷進貢,多了一水部尚書,也算是奇聞了。”
朱允炆看著桌上的枇杷,嘆道:“前宋不乏忠臣義士,然權臣當道,禍亂朝綱,最終偏安一隅,崖山悲慼。朕每每讀史,都覺悚然。眼下又出了縹緲閣一事,在朕的眼皮底下,就有人結交朝臣,驅使官員為其效力!這若放之任之,國運必將衰敗。”
馬恩慧沒有細談國事,而是勸慰道:“有些事總會解決,皇上還需平心靜氣,惱怒傷了龍體總歸不好。”
朱允炆清楚這個道理,但依舊難掩不安。
京師如此,那地方上又如何?
朱允炆起身走向寧妃,看著她筆下的山水,不由微微一愣,問道:“這莫不是三潭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