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少了一些名字(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此人事更迭,依據為何?”
朱允炆詢問道。
蹇義沉聲道:“全察!自去年秋日推行全察,至今已有半年,結合吏部、都察院稽核,兼有東廠調查配合,證實這名單之中的官員,非是中飽私囊之輩,即是尸位素餐之流,當一律摘其官服官帽,按全察之策、律法追
究。”
朱允炆聽聞是全察,瞭然地點了點頭,不過掃了一眼名單,一大堆陌生的名字,竟沒有一位尚書、侍郎、郎中。
顯然,全察再全也沒全到“高階官員”身上去。
“這份全察名錄有問題。”
朱允炆將文書折起,交給一旁的雙喜,雙喜遞還給蹇義。
蹇義一頭霧水,不解地問道:“不知這名錄有何問題,還請皇上示下。”
朱允炆深深地看著蹇義,平靜地說道:“這名錄裡面——少了一些名字。”
蹇義驚愕不已。
“整理過後,再呈報吧。”
朱允炆抬了抬手,讓蹇義退下。
全察可是大明帝國官員審查的最高機制,如此機制運轉了大半年,你告訴我連一個五品及以上官員的名字都沒有?
黑壓壓的官場什麼時候潔白如雪過。
蹇義回到吏部,臉色陰晴不定。
左右侍郎盧義、毛泰亨上前詢問,蹇義只面無表情地說道:“皇上說,這名錄裡少了一些名字。”
盧義驚訝地問道:“大人,皇上說的是少了一些名字,而不是說人數少了?”
毛泰亨也意識到問題所在。
人數少了,加就是了,簡單。
可少了一些名字,那就麻煩多了。
因為這需要吏部加一些名字上去,難就難在加誰。
蹇義揣測聖意,分析道:“從這份名錄來看,皇上對吏部全察不太滿意。少了一些名字,說明我們還沒有全察到位。”
“可是全察是按照皇上的要求……”
毛泰亨解釋道。
蹇義敲了敲桌案,看著毛泰亨,問道:“當真是按照皇上的要求嗎?官官相護,彼此之間互評,不過流於形式,怕得罪人罷了。”
盧義與毛泰亨沒有說話。
沒錯,無論是以前的京察還是現在的全察,都鮮有波及到朝廷高官,別說尚書一級,就是侍郎也很少會被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