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輝祖贊同鐵鉉的安排,補充道:“三年後,可準其再考。若戰死沙場,按其職務與軍功,可提一品撫卹。”

朱允炆微微點頭:“既如此,那就如此安排吧。至於參軍方略,可安排到武進士傳臚之後宣佈,自由選擇,不作強求。但若無萬難理由,選擇留在京師的,無論其才能幾何,都不予以重用。”

“遵旨。”

鐵鉉與徐輝祖答應。

朱允炆最後一句話,雖是針對的所有武舉人,但在心中,卻只針對紀綱一人。

鳳陽到京師不算遠,四百餘里,快馬一天多點也就到了,但因為押解白蓮教匪首的緣故,路上走得有些慢。

李芳英是鳳陽守備,沒有命令自然是不能入京的,但佛母與孫天佑的人頭,李芳英還想握在手裡,所以委派了自己的心腹李果隨安全域性一起入京交差。

人頭好帶,活人不好帶,哪怕是打在囚車裡,也不可能縱馬馳騁,晝夜不停。等過了長江,到了南京城外時,武舉考試都結束了三天了。

劉長閣看著熟悉的南京城,抓著韁繩的手有些緊,嶽四海等人早已下馬,跟在劉長閣身後。

馬蹄踩踏在混凝土道路上,純鐵的馬掌擊打著道路,發出清脆的聲響。

“這就是混凝土道路?”

劉長閣很是好奇,來回看著。

嶽四海想起劉長閣一直在關外大寧,歸途走的又是海路,並沒有真正見識過混凝土道路。雖然鳳陽城外有一截混凝土路,但因為冬日的緣故,已經停工了,劉長閣又一直在城內佈局,根本沒什麼心思去看。

“是啊,這種道路可比尋常官道要好得多,哪怕是雨天之中,行馬、走神機炮,都不會耽誤。”

嶽四海介紹著,指了指混凝土延伸的方向,介紹著混凝土道路修了多遠了,大概什麼時候能貫通蘇杭兩地。

劉長閣讚不絕口,道:“聽聞北平、大同等地都在修混凝土道路,一直不解其奧秘,現在看來,皇上果是英明神武。一旦邊關有這些道路,他日軍士機動,再無需看老天的臉色。”

嶽四海也是如此認為,主要不是什麼大雪封路,山崩地陷,就不會再有什麼阻滯軍隊行軍,物資轉運。

噠噠噠!

馬蹄聲傳出一片,街道上的百姓與商人連忙避開。

劉長閣聽到動靜看去,只見城門處奔出數十騎兵,安全域性的旗幟高高揮舞著,而在騎兵之後,更有三百餘安全域性人員,清一色的飛魚服,繡春刀,整整齊齊列隊而來。

安全域性指揮史顧三審,指揮同知薛夏、雄武成,鎮撫湯不平、千戶郭綱、龐煥等安全域性一干人員,驅馬而至。

顧三審等眾人紛紛下馬。

“安全域性顧三審!”

“薛夏!”

“雄武成!”

“……”

“迎安全域性經歷劉長閣回京!”

顧三審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