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牛(第2/2頁)
章節報錯
曹昱思考許久,一拍手,道:“布政使大人,咱們沒有牛,但別人有啊,多了不說,買個五千頭過來還是不成問題。”
張昺看著曹昱,急切地問道:“從何處買?”
曹昱笑道:“北元和朝鮮。”
張昺聽聞之後,連連擺手,北元經過寧王、燕王一通亂錘之後陷入了內部混戰,韃靼不敢待在呼倫湖了,已經朝著蒙古高原的中部去了,瓦剌正在上演全武行的鬥毆運動,一時半會沒人幹買賣,至於朝鮮,現在也不合適,皇上剛剛拒絕了人家的冊封,還留了一個公主在宮裡,李芳果此時應該正發愁怎麼活下去,哪裡有時間理睬大明的交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真沒辦法了。”
曹昱有些為難。
張昺嚴肅地看著曹昱與徐玉和,不容商議地說:“若是沒有牛開荒,來年這二十萬百姓就很難自給自足,勢必會成為拖累,到時北平民生上不去,折損的可是全體同僚的利益,我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必須……”
啪!
徐玉和一拍手掌,喊道:“張布政使,我們要的是開荒,不一定要的是牛啊……”
張昺看著徐玉和,反問了一句:“不用牛,你去開荒嗎?”徐玉和看了看自己的身板,就這體格去開荒,地開出多少不好說,自己肯定會累死在那裡,見張昺臉色不好看,便說道:“耕牛不好找,但咱不是還有馬啊,用馬耕不也可行?”
“馬耕?”
張昺、曹昱看著徐玉和,一臉的木然。
事實上,馬耕不是什麼稀罕的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有馬耕的記載,比如漢代就已經有“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的記錄。
又比如西方耕田,多以馬耕為主。
中國古代以牛耕為主,原因有很多,除了與精耕細作有關之外,更多的原因是中國馬場實在不多,馬匹的數量,對任何中原王朝而言都是不足的,戰馬都快沒了,哪裡有馬匹給你拉去種地,這不是開玩笑嗎?
誰能想象的出來,如此大的一個國家,戰馬的數量不到五萬,北平、薊州與大寧等地加起來,就佔據了大明一半的馬匹,剩下的戰馬,才是分佈在大同等重鎮與京師要地,各地衛所。
你徐玉和現在說要用戰馬去耕地,這不是要了平安的命嗎?他能把那點寶貝疙瘩拿出來讓你去耕地?張昺想要呵斥張玉和,可也清楚,這好像是當下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了。
“這種事直接找平安說,怕是會被趕出來啊。”
曹昱有些擔憂。
徐玉和自信地說道:“那就不找平安……”
張昺看著徐玉和,無奈地坐了下來,揉了揉太陽穴,道:“不找平安,誰給我們馬匹?”
徐玉和咧嘴一笑:“十二月有大朝覲。”
張昺乾脆閉上了眼,這個傢伙想讓自己到京師直接和朱允炆談借馬的事,讓朱允炆給平安下令……
大朝覲是個大事件,三年一次的官員大宴,決定升與降,賞與罰,這種場合見到皇上,就應該說點好聽的,而不是給皇上出難題,找麻煩。
“還是先和平安通通氣吧。”
張昺可以想象平安的拒絕,說不得還得拍桌子亮兵器。
可沒辦法,移民來了,開春之後就是開荒,這事耽誤不得,耽誤過了農時,誰都承受不了這個後果,畢竟朝廷不可能一直給五十萬人口提供免費口糧。
來到這裡,第一年就必須讓移民有口糧,基本上實現自給自足,第二年就有所剩餘,添置點傢俱衣物。如果這些做不到,大移民就是失敗的,而失敗的後果,將是聯鎖性的貧困,甚至會演變為一種災難。
這個結果,沒有人可以承受。
張昺下定了決心,起身道:“走吧,去宛平縣看看我們的百姓,茹瑺發了狠話,凍餓死一個,他就要我們的官帽官服,你們也不想被一個內閣大臣摘了帽子吧?”
徐玉和與曹昱心頭一緊,茹瑺是山西巡撫,怎麼也巡不到北平來,可他還是內閣大臣,御封武英殿大學士,惹不起啊……
ps:
後面幾天轉兩更,不是驚雪偷懶,而是想著能不能存兩天的稿子,避免八月份的時候有事斷更。
不過大家放心,八月份驚雪儘量多更,七月比六月多,八月應該比七月多就是了……
容我喘息幾天,謝謝大家諒解與支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