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

陳揮有些震驚。

要知道斥候在明軍中也是厲害的存在,這些人承擔的任務可不只是偵察敵情,還負責打探各類訊息,比如哪裡有水草,哪裡適合安營紮寨,哪裡適合打伏擊,有時候甚至還會當工程兵,遇山開路,遇水搭橋。

解決敵人崗哨,刺殺對方首領,也是斥候的主要任務,只不過這種機會往往不多,執行難度也太大,成功的案例實在是太少。

但誰都不能否認斥候的戰鬥力,這群人身法靈活,耐力很強,即善奔跑,又善騎射。

說一個偵察兵能打二十個斥候,陳揮不信。

朱棣嘴角微微一動,一股風吹了過來,也懶得解釋了。

早在京師訓練三大營的時候,朱允炆就以安全域性為偵察兵,讓朱棣選擇二百斥候,然後丟到密林裡面看看結果。

結果讓朱棣驚恐不已,只五日時間,二百斥候都被掛上了死人牌,而從森林裡走出來的偵察兵,只有區區十個人!

按照朱允炆的說法,斥候需要轉化為偵察兵,不止要做到極致的偽裝,學會一擊必殺的無聲殺人技,還需要掌握知識,比如什麼光線下,躲藏在什麼位置最安全,比如繪製地圖,比如瞭解植物與動物特性,比如要有成為石頭一動不動的耐心……

朱棣不知道現在京師有多少偵察兵了,但自己離開京師的時候不過才五百人,當然,沒有計算安全域性那群編制外的變態。

雖然北平的軍士做不到京師偵察兵那種程度,但畢竟這裡是草原,偽裝與獵殺並不難。

路開啟了。

朱棣率領軍隊,穿過了阿魯臺等人認為不可能穿過的巡哨區,接近了呼倫湖,看著遠處靜謐的營寨,縱馬奔騰。

蒙古的營寨往往並不如明軍結實、密集,類似大一點、高一點的柵欄,這樣的營寨方便進出,方便隨時轉移與離開,也省了不少搬家與安家的麻煩,加上有些時候落腳處沒有樹木,乾脆就不修營寨,將蒙古包往外一放,拉幾根繩子,權當是寨子了。

這樣的營寨,擋不住騎兵的衝擊。

陳揮、瞿能手挺長槍,直接刺入柵欄,猛地用力一挑,近丈長的柵欄就被掀飛出去,開啟了通道,隨後一馬當先,衝入蒙古包,此時,天空被火光照亮,無數帶著火的箭矢從天而降,落入蒙古包與枯草堆中,燃燒起熊熊烈火。

韃靼人很快就意識到有人劫營,阿魯臺連忙起身檢視,只見南面陣營已是火光一片,暗暗咬牙,對趕過來的也孫臺等人喊道:“一定是明軍!若不是我等將大帳暗中轉移到了西面,怕已陷入苦戰!”

也孫臺連連點頭,下令集合軍隊。

作為韃靼的部落首領,其營帳位置往往都是固定的,比如所有營帳都是坐北朝南,主帥帳篷設定於偏南方位,向北是扈從與官署,東西兩面則是尋常軍士的安營地。

阿魯臺擔心明軍劫營,雖放出巡哨,但畢竟不能做到萬全,故而臨時轉化了帳篷,不成想最糟糕的情況終還是出現了。

“看樣子,只有幾千騎兵而已,這點人也敢來劫我們的營寨?”

馬兒哈咱經過短暫的驚慌之後,看

(本章未完,請翻頁)

清楚了遠處的戰況,不由有些憤怒。

阿魯臺眼神中閃現著殺機,上馬之後喊道:“寧王不過只有一萬餘人罷了,這裡應該來了五千騎兵,不用說,在外圍還有五千騎兵!我們各率一萬騎兵,將他們徹底留在這裡!”

馬兒哈咱與也孫臺連忙答應,整合軍隊,開始反擊。

朱棣、平安、瞿能等人都是悍勇衝鋒之人,絕不是躲在大後方的那種將士,突襲之下,韃靼軍毫無招架之力,一開始就出現了巨大損傷。

可因為韃靼的大營很大,加上朱棣帶的人太少,只衝殺了三里路,就遭遇了韃靼一股股騎兵,對方已開始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