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百姓對新政的認可(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十八、農夫等人連連搖頭。
一位婦人見安全域性的長官很是和善,便大著膽子說道:“不能只看十五稅一,三十稅一,得看我們手裡落下多少。眼下雖是十五稅一,但守著十畝地,一年下來也能存留七八兩銀子,這可是往年裡想都不敢想的事,咱們就盼著這一條鞭法能一直施行下去。”
朱允炆笑道:“這位大娘,別人家都是男人出面,你家男人呢?”
婦人還沒回話,楊十八便插了一句:“他家男人聽說杭州要修什麼混凝土路,跑出去賺錢了,將十幾畝地丟給了這婆娘。聽說一年賺的可比種田多多了。”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來,混凝土路已經在多地齊頭並進,工藝越發純熟,只不過自己沿途都是走的水路,倒沒在意這方面問題。
“楊十八,你少羨慕,你家婆娘若是有力氣,你早就跑了。當年找老婆,非要找媒人說個嬌柔小巧的,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婦人指名道姓,彪悍的很。
楊十八吃癟也不敢反駁,人家一個婦人支著一個家,自己直接當男人用了,加上那腰圍,那拳頭,那體格……
農夫笑得皺紋堆在一起,道:“這一條鞭法好是好,就是有時候還得到城裡賣糧食,這是個問題啊。老漢身體現在還能扛得住,可要是再抗幾年,可就不太好說了。這不是,今年腰疼就不想去城裡了。”
朱允炆有些疑惑:“這農稅縣司不是走的杭州市價,緣何還需跑到城裡去?”
農夫嘆息道:“雖然這裡走的是杭州市價,但杭州的一些商人是可以讓出一些利的。有一家晉商的糧行,可是高於市價收購糧食,一石糧食能多賣出十五文。”
“晉商?”
朱允炆有些意外。
這常百業在山西弄出來晉商商會還沒多久,就將讓利的經營方法帶到了杭州?這個速度比自己預想的要快得多。
不過也好,只要晉商不囤積糧食操控物價,那就沒問題,反正受益的是農民。
面對競爭壓力,他日徽商、杭商早晚會跟進,畢竟先進的經營手段,你要麼學會並使用,要麼就守舊被淘汰,沒有其他選擇。
“是啊,這杭州城的商人多了不少,倒是讓杭州熱鬧起來。”
楊十八念想著什麼。
朱允炆想了想,問道:“這錢塘可有什麼冤案?”
眾人思索一番,搖了搖頭,錢塘縣並不大,平日裡也沒見出過什麼冤案大案。
楊十八突然想到了什麼,說道:“去年夏日大雨,杭州城倒是淹死了三十幾名百姓,這算不算冤案?”
一位農夫反駁道:“那是天災,怎麼能算冤案?”
楊十八尷尬地呵呵兩聲,沒有說話。
對於杭州城去年內澇,淹死了一些百姓,朱允炆是知情的,不僅杭州知府虞謙奏稟過此事,杭州安全域性也通報過。
只是當時的朱允炆顧不上杭州的內澇,因為當時黃淮等地大暴雨,北方岌岌可危,沒精力關注杭州。
如今反過來想,總感覺有些奇怪。
杭州怎麼說也是有西湖、錢塘江的,奏報也只說下了三天大雨,就直接給內澇了?要知道內澇,可不是錢塘江決堤,也不是西湖水淹城,就是下的雨太多,將低窪地帶給淹沒了。
“這件事我會留意,你們記住了,若日後縣衙再多收稅目,強行攤派,或剋扣徭役工錢,都可去找安全域性。安全域性會將訊息送到京師,皇上就會知曉,為你們做主。”
朱允炆囑託道。
圍在周圍的百姓不由大喜,只有趙海、王昌等人苦著臉,這下子徹底完了,日後想要撈油水,怕是沒希望了。
自錢塘乘船下西南,便是杭州城區。
朱允炆站在船頭,看著波光粼粼的錢塘江,懷想著杭州盛景。
後世時,蘇州畢竟是自己的路過之地,而杭州,卻是自己停留許久的地方,這個許久,是以年為單位的。說杭州是故鄉外的故鄉,絲毫不為過。
回杭州,似是逆旅歸來,熟悉的,陌生的,都將在這裡碰撞。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