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抄傢伙幹他,廢什麼話(第1/2頁)
章節報錯
內閣,從未如此安靜。
解縉、鬱新、黃子澄各自坐著沉思,誰都不說話,桌案上就擺放著朱允炆所謂的批條。鐵鉉、徐輝祖等人不敢隨意揣測,都眼盯盯地看著內閣閣臣給個說法。
一紙空文,這算什麼?
皇上這是唱哪一齣戲,要麼給個指示,要麼就不給指示,這給了又好像沒給,算神馬?
黃子澄率先打破了沉默,敲了敲桌子,待所有人看過來後方說道:“一紙空文,雖無文字,卻並非沒有指示,諸位認可吧?”
鬱新、解縉等人連連點頭。
雖然沒寫字,但很明顯是蘊含著皇上的某種指示與旨意,畢竟,以皇上大人的聰明才智,絕不會捉弄眾人。
黃子澄再次開口:“既然這批條圍繞著齊王造反而出,那大家就各抒己見,說說看法吧。”
鐵鉉見其他人都沒動作,便站了起來,嚴肅地說道:“此事應再次奏請皇上,出面直言,而不是如此兒戲,讓我等揣測來定。”
解縉擺了擺手,示意鐵鉉不要激動,端起茶碗微微一笑:“皇上已給了批示,我們按批示辦差就好。就算是你此時再去文華門求見,也未必會有結果。”
“解閣,你已知曉皇上旨意?”
徐輝祖連忙問道。
鬱新與黃子澄看向解縉,心頭有些壓抑。論政務能力,兩人未必比解縉差,但論才情敏思,兩個人加一起也未必如解縉。
腦袋的問題,可不是一加一就大於二,三個臭裨將,真的比不了一個諸葛亮。
“皇上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
解縉說著,便站起身來,在眾人的注視下扭了扭腰,活動了下胳膊,又蹬了蹬腿,然後清了清嗓子,對幾乎要暴走的幾位喊道:“抄傢伙幹他,廢什麼話……”
徐輝祖、宋晟瞪大眼,旋即心情大塊,沒錯,準沒錯,皇上一定是這個意思。
就是嘛,既然齊王造反了,那還廢什麼話,幹他就是。
鬱新、黃子澄仔細想了想,貌似,大概,還真可能是這個意思……
首先,齊王造反了,皇帝肯定是不會邀請齊王進入皇宮,舉行一次禪讓大典的;其次,皇上一定是憤怒的,說不得還會爆粗口,這些粗口留在文字上畢竟有些負面影響,索性不說了,你們自己體會;最後,皇上一定不會與齊王談判的,說不得還想要齊王的腦袋,這種事也不好意思留文字。
畢竟,皇帝大人也不想揹負下令幹掉叔叔的名聲,只要皇上不明說,朝廷軍士幹掉了齊王,那是戰場意外,刀槍沒長眼睛,相信齊王也是可以理解的。
對於解縉的解釋,鬱新與黃子澄都沒有表示反對,即便皇上的話不是這樣,但也估計差不多,那就是誰造反幹掉誰,無需多言一字。
鬱新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由內閣就擬旨,奏請皇帝批准關閉京城城門,命副三大營進駐京師加強防備,鐵鉉、劉儁共領京城防務,徐輝祖、宋晟統帥正三大營於城外列陣,隨時準備作戰,如何?”
黃子澄沒有意見。
解縉沉思了下,搖了搖頭道:“齊王造反,來勢洶洶,然皇上穩如泰山,不動聲色,說明此事看似嚴重,實則不難解決。齊王手下兵力,不過三衛之人,即便是收編了部分百姓,也難過四萬。面對如此敵人,值得調動正、副三大營,這又非是傾國之戰!”
鬱新堅持道:“小心駛得萬年船。”
解縉此時不敢再反對,雖然他認為打個匆促起兵的齊王不需要麻煩那麼多人,但人家非要說這是萬全之策,如果自己這個時候反對,哪天出了問題,追究起來責任那就慘了。
徐輝祖與宋晟都是武將,清楚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人手,但問題是南京城很大,城門足有十三座之多,齊王到底會進攻哪個城門,這是個未知數,如果不調動三大營核心戰力,很難確保在任意方向上佔據兵力優勢。
鬱新擬好文書,派人透過文華門將文書遞送至後宮,不久之後,文書便送回內閣,一字未改,一字未批,只不過是加蓋了玉璽。
一時間,數十年不見戰事的南京城,再次傳出了肅殺之氣。
一大批軍士盔明甲亮,裝備齊整登上城牆,在落日餘暉之下,十三座城門緩緩關閉。城中臨時徵調三萬餘人,日夜不停朝城牆之上運輸神機炮,軍士自獅子山、二炮局運來大量火藥、炮石,分發到位。
京師百姓震驚不已,家家戶戶緊閉房門,宵禁再度施行,入夜不準隨意走動。
直至翌日天亮,城中百姓才聽聞訊息,齊王朱榑造反,想要攻取南京城,得知這個訊息,別說城內百姓,就連城外倉皇的百姓也安心不少,原本倉皇中入城避難的人,現在也不著急了。
只要不是韃子殺過來了,那有什麼好擔心的。
齊王?
算了吧,就他那點本事,憑什麼與京軍三大營扳手腕?
連普通百姓都不看好齊王,可見這位藩王也混是到頭了,畢竟不是朱棣,沒什麼人氣,在老朱在的時候,也沒多表現表現,給百姓留個好印象啥的。
看吧,少時不努力,大點就只能徒呼荷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