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昺文書洩露,並不是送文書的人不小心洩密,而是張昺自己做的,他生怕別人不知道,特意囑託遞送文書的人半路上散播訊息,告訴沿途府縣,山西移民的大頭北平吃掉了,你們不想分百姓的就不用分了,原來該分五百戶百姓的地方,給你們五十戶樂呵去吧。

總之一句話,北平要人,你們別搶。

張昺實在是高估了自己的能量,低估了大明官員的脊樑,這些他認為會偃旗息鼓,毫無動靜的小官員,竟掀起了驚濤駭浪。

事情鬧到朝廷,六部也拿不定主意,內閣也無法決斷。

從大局上來看,分配給北平更多的人口是最佳的方略,可問題是現在會通河還沒挖通,北平那地方本就駐紮有大軍與居民,再分配過去三十萬人口,實在是超出北平承受極限,為了支撐北平,那朝廷就要運輸更多的糧食北上,這筆賬還得重新算,相應的支出也得重新調整。

從區域性來看,人家各地都籌備多時,朝廷的糧食也基本到位,這個時候告訴人家移民不來了,這不相當於做了一桌子菜,請帖都發出來了,眼看著要拿筷子了,那邊說有事不來了,這不是放人鴿子,逗人玩嗎?

地方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說不得還或鬧騰,在移民工程、會通河疏浚工程進行的緊要關頭,地方上鬧事影響可就不太好了。

內閣再三權衡,達成一致看法:拒絕張昺重新劃分移民人口分配的方案。

內閣文書遞到宮中,沒多時就給出了回覆,只有一個字:

善。

這種極短的批文,讓解縉、鬱新等人有些鬱悶,自己辛辛苦苦寫了千字文,好歹尊重下我們內閣的勞動成果,多加幾個字啊……

“不好了,出大事了。”

兵部尚書鐵鉉、侍郎劉儁匆匆跑入內閣,還沒等鐵鉉說出發生什麼事,中軍都督府府事徐輝祖、都督僉事宋晟也走了進來。

徐輝祖連忙喊道:“緊急軍情,立刻面聖!”

“軍情?”

解縉霍的站了起來,鬱新與黃子澄也面帶驚訝之色。

哪裡來的軍情?

北元剛剛舉辦了那達慕大會,這個時候應該在牧羊放馬中享受生活。

再說了,夏季是蒙古馬匹繁殖季,此時出兵打仗並不多見,他們有的是時間,想打也會選擇在八月,而不是這個時候吧,多等一個月,對他們而言有利無害。

至於安南,那邊有個張屠夫守著,應該不會出什麼亂子。

除了一北一南,還有什麼地方能有軍情?莫不是倭寇又開始進犯了?

鐵鉉陰沉著臉,說道:“接濟南都司文書,齊王朱榑公開造反,率齊王三衛,於高家港登舟入海,正在朝京師殺來!”

“齊王?”

解縉、鬱新與黃子澄等人都有些蒙圈。

一個不起眼的藩王,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一個被所有人忽視的角落,竟然幹出瞭如此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造反,這可是危及江山社稷的大事,必須第一時間通報皇上!

“齊王為什麼造反?”

解縉問道。

鐵鉉愣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