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徐輝祖,徐輝祖擺了擺手,道:“我哪裡知道他為什麼造反,理由還重要嗎?他已經造反了!”

解縉搖了搖頭,嚴肅地說道:“沒有理由的造反,誰跟著造反……”

“呃……”

徐輝祖竟無法反駁,仔細想想,貌似有點道理。

理由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但絕對是必不可少的,從古至今,都無例外。

所謂要“師出有名”,比如春秋時期,楚國要打隨國,隨國申訴“我無罪”,楚國回答:“俺是蠻夷,你們周王看不起我們,打你們是應該的……”

再比如唐時小武,聽說渤海國的大米質量很高,吃了還能美容養顏,這麼好的東西,小武也想吃,結果渤海國不給小武面子,你說吃就吃,我們不給。

於是,為了一碗米飯,小武兵發寧古塔,攻打渤海國,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渤海國擁兵自重,目無天子,不向天朝進貢”。

說什麼好呢,都是大米惹的禍,沒事你們小國研究什麼優良品種,還到處打廣告說療效好,又不給人吃,不打你打誰……

古人如此“無厘頭”,後來人也是有樣學樣,出了一群“無恥之徒”。

比如倭人炸了一段鐵路,然後非說是我乾的,然後戰爭開始。再比如米國隨便找了個小瓶子,塞點洗衣粉進去,就說這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然後就是飛機大炮轟……

不管理由正不正當,要不要臉,反正需要找出一個理由來,沒理由誰跟著幹。

齊王這個傢伙不聲不響就蹦躂起來了,也沒個口號,沒個理由,他就出兵造反了?他的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

解縉鎮定下來,鬱新與黃子澄也消化了這個令人震驚的訊息。

鬱新皺眉,看向鐵鉉道:“你剛剛說什麼,齊王率領軍隊,從高家港登舟入海殺向京師?”

鐵鉉點了點頭,道:“沒錯,據說有船隻二百餘,我們應立刻上奏皇上,關閉京城所有城門,調動京軍加強守備!”

解縉看向鬱新,又看向黃子澄,三人不約而同,笑了。

鐵鉉、徐輝祖有些莫名,這三位閣老太過反常,

“你確定齊王走的是海路,不是陸路?”

解縉求證。

鐵鉉看著解縉,目光中有些疑惑,解大紳平日裡不很精明,今日咋這麼愚蠢。

走陸路?

就齊王手中的三位,從青州跑到南京來,中間隔著千餘里,更有淮河、長江攔著,各地還有衛所,就他那點人,走陸路怕是連山東都出不去,就被耿炳文給收拾掉了。

“確定是走海路,這對他來說也是最快捷的一條路。”

鐵鉉肯定地說道。

解縉眨了眨眼,嘆息道:“我有點同情齊王了……”

鬱新、黃子澄紛紛點頭,目光中滿是同情之色,似乎齊王不是來造反的,而是來送死的。

鐵鉉、徐輝祖不明所以,當解縉點破時,兩人頓時鬆了一口氣,該死的,一著急怎麼把這茬給忘記了。

“但如此大事,應面聖方可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