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聽得津津有味,目光不時掃過寬闊的甲板,高大的舵樓,拍打著堅實的船舷,滿是驕傲。

這是一個極好的時代,一個劃時代的時代。

“船頭前艙,可以安置一百餘水手,整個船隻底尖上闊,船頭昂,船尾高……”

梁尚才面帶紅光,感覺此時此刻無比光榮,一年多的日夜辛勞,全都值得了。

朱允炆抬頭看向,這寶船之上,設有九道桅杆,每一根桅杆之上,都掛有硬帆。

而這種硬帆,與西方大航海時期的分段軟帆不同,這類硬帆十分沉重,升起來很是費力,但是卻有著十分高的受風效率,有助於提高船速,而且在桅杆之上,並沒有設定固定的橫桁,而是可以靈活調整方向,利用多面來風。

“若是沒有風,卻仍需速度時,該如何辦?”

鄭和詢問道。

在追擊倭寇的時候,鄭和不止一次遇到沒有風的情況,倭寇小船劃拉幾下,跑出多遠了,可是大福船需要劃拉更多才可能追得上,有幾次甚至差點讓倭寇逃走。

速度問題,是鄭和十分看重的一點。

梁尚才笑了起來,自信地說道:“副總兵還請放心,寶船在兩舷和艉部,都設定了長櫓,長櫓入水深,多人搖擺,即便無風,也可保持快速航行。”

朱允炆驚歎不已,這種設計看似尋常,實際上與後世的螺旋槳差不多了,深入水中的長櫓與入水一點的船槳比起來,明顯更佔據優勢。

“為了保證寶船安全,我等在學習先輩造船技藝時,加入新的工藝,打造了多道橫艙壁,較之前宋船隻不僅更為抗沉,而且加強了船隻牢固,可分艙室進行貨物存放……”

梁尚才繼續說道。

朱允炆連連點頭,鄭和也甚是滿意。

“鄭和,這寶船與大福船相比如何?”

朱允炆笑問。

鄭和苦澀地搖了搖頭,道:“皇上,大福船不過長九丈,這寶船大出數倍,如何能比,其他不說,就這幾排炮位,就不是尋常大福船可以比擬的。”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滿意至極,道:“一艘大福船不過千餘兩銀子,而這寶船,可去其七八倍之多,若加上後期保養,一艘寶船怕要數萬兩銀子。朕將這寶船交給你,你若弄丟了,朕可要罰你幾萬兩銀子。”

鄭和激動不已,連忙行禮道:“臣定與寶船共存亡!”

朱允炆看向梁尚才,問道:“剩餘寶船還需多久完工?”

梁尚才盤算了下,道:“其他寶船雖不及這一艘巨大,然也超大福船三倍有餘,一個月內能有三艘下海,兩個月內,其他四艘也可下海。”

朱允炆想了想,從當下到出航時間不到三個月,寶船雖然完工,但也不是說馬上可以出海南洋,而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海試,海試最少也不能低於一個月,這還需要加上一些維護時間,如此算下來的話,鄭和下南洋,最多隻能帶四艘寶船。

四艘,少是少了點,但誰讓咱把歷史提前了……

沒辦法,只能慢慢熬。

“爭取先讓另外三艘早日下海,其他四艘放緩一些也無妨。”

朱允炆吩咐道。

梁尚才答應下來,表示道:“若騰出人手,十五日內,三艘寶船皆可下海。”

朱允炆點頭:“莫要太過疲累匠人,朕給你二十日。若提前完工,你們各自休息幾日吧。”

“謝皇上恩典。”

梁尚才驚喜不已。

這一兩年來,工部對造船工期抓得很緊,輪班倒,一天干六七個時辰是常有的事,這些匠人也清楚前線戰事緊,倭寇猖獗,雖一年也有幾天休息時間,但卻沒有人離開過。

如今寶船已成,巨龍即將下海,不正是好好休息一場的時候?

鄭和趴在船舷位置,低頭看著下面的炮位,期待不已,轉身對朱允炆申請道:“皇上,臣聽聞二炮局有了新式神機炮,是否可以裝配在寶船之上?”

朱允炆微微搖頭,道:“有如此寶船,還用得著新式神機炮?”

鄭和有些鬱悶,看樣子皇上是不打算給了……

朱允炆見鄭和如此,給了他一個定心丸,道:“你且以舊神機炮磨合寶船吧,待你出航之前,朕會安排二炮局給你送來一批新式神機炮,這段時間,就不要想了。”

鄭和連連點頭,只要有新式神機炮,那還不是縱橫大海,無人能擋?至於晚兩個月,那也沒多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