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辦個大明民報(第2/3頁)
章節報錯
胡濙沉默了,答應皇上容易,做到實在是太難太難。
朱允炆也知道很難,畢竟山西面積很大,百姓們又不都住在大都市裡面,一個街道辦大爺大媽可以管幾萬人,需要傳個訊息,只需要找他們發個檔案,打個電話就搞定了。
山西地勢是“兩山夾一川”,東面有太行山,北面有恆山、五臺山,西面有呂梁山,中間是個“多”字形斷陷盆地,百姓在平原盆地還好說,跑跑步,扯開嗓子喊喊還能把訊息傳出去,可住在半山腰、山裡的百姓,該怎麼通知?
爬山?
只能如此。
但問題是,自己不可能給胡濙很多人來辦這件事,最多三百人。
用三百人六百條腿,去通知四百萬雙耳朵。
嗯,就是如此高的難度動作。
胡濙沒有辜負朱允炆的期待,凝重地答應下來:“臣可以去山西擔任宣傳司郎中,但需要一批匠人隨行前往。”
“哦?說說你的打算。”
朱允炆眉頭微動,眼前的胡濙並沒有被困難打倒,而是在估計了困難之後,開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匠人,就是他的辦法。
胡濙一臉嚴肅,講述道:“皇上,引導輿論,加大宣傳,無外乎將聲音傳出去。若挨家挨戶通告,自不可能完成任務。故此,臣打算借匠人之手,雕版數百,日夜刷印,以散發告示的方式,將訊息廣傳於眾。”
朱允炆思考了下,搖頭道:“告示乃是朝廷對百姓傳達政令之視窗,若濫用於訊息,於長期不利,此舉不可為。再者,若告示有用,還需宣傳司作甚?”
胡濙陷入了矛盾之中,若皇上連這個許可權都不給,那誰也辦不成此事啊。
朱允炆輕鬆一笑,對緊張的胡濙道:“告示雖然不可行,但朕還是可以給你匠人,不過不允許刷印府衙告示,而是刷印報紙。”
“報紙?何為報紙?”
胡濙愣住了,自己從未聽聞。
朱允炆站在亭子邊,看著生出薄霧的蓮湖,輕聲道:“報紙,就是邸報。”
“原是如此。”
胡濙釋然。
一些人主觀地認為報紙是舶來品,西方產物,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事實上,報紙,無論是手抄版的報紙,還是印刷版的報紙,都最早出現於中國。
早在唐代“開元盛世”時,中國就出現了最初的報紙,當時名為“報狀”。
報,古義是釋出公告的意思;狀.古義為官方釋出的文書,後來出現了“進奏院狀報”,這裡的進奏院,其實就是藩鎮老大們的駐京辦事處……
當時報紙名為《開元雜報》,手寫板,按照後世的型別劃分,這份報紙可以歸入為“日報”的行列,即所謂的“系日條事,不立首末”。
這些報紙的內容大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