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槍舌劍,勢如水火的局面之後,便是拍板時刻。

內閣大臣解縉、楊士奇在此時保持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沉默。

在眾人的目光之中,楊士奇打破了沉默:「唯二皇子可攝政。若諸位認為我等弄權,想要做權臣獨攬朝政,那就由二皇子攝政之後,我與解閣共同退出內閣,另選他人如何?」

內閣不答應支援朱允熥。

事實上,解縉、楊士奇都很清楚,支援朱允熥的提議無法透過,因為馬皇后絕對不會答應,而呂太后那裡,呵呵,也不會同意。

雖說朱允熥也是朱標的兒子,可不是呂太后的兒子,相對於朱允熥而言,孫子朱文垣明顯是最合適的人選。

六部尚書見解縉、楊士奇表態,紛紛站出來支援朱文垣。蹇義、暴昭、夏元吉等人是忠實的建文一派,受建文皇帝器重,自然不會出賣建文皇帝。

到了這裡,內閣在六部尚書等人的支援下,擬寫詔書,確定以朱文垣為攝政,內閣與六部尚書共同輔政。

詔書擬寫完畢,解縉、楊士奇、夏元吉等人持詔書,前往華蓋殿奏請呂太后用印,並擁朱文垣出來主持大局。

華蓋殿。

呂太后看著一旁不到十歲的朱文垣,這個孩子的肩膀瘦弱,不知能不能扛起重任。

解縉、楊士奇奉上詔書。

呂太后哀嘆一聲,開啟玉璽的檀木盒子:「二皇子為攝政,是人心所向。這詔書,就透過了吧。」

玉璽拿起。

「且慢!」

便在此時,殿外傳來聲音。

呂太后、解縉、楊士奇等人看去,只見剛剛被提拔至皇宮守備指揮使的狄屠身披鎧甲,手握鋼刀而至,身後跟著一隊軍士,軍士手持長槍,湧入殿內。

狄屠看著呂太后、解縉、楊士奇等人,呵呵一笑:「我看這詔書,還是重新寫為好。二皇子年幼,不堪大任。為江山社稷著想,還請太后、諸位大臣用心思量,到底以誰為攝政為上!」

解縉怒視狄屠:「這裡是華蓋殿,哪有你的位置,滾出去!」

蒼琅!

刀出鞘,鋒芒畢露。

狄屠凝眸盯著解縉:「解閣,給過你機會,可你偏偏要當權女幹!今日若你不改寫詔書,呵呵,長刀之下無冤魂!」

楊士奇凝眸,上前一步,厲聲喊道:「狄屠,皇上看重你平叛有功,提拔你重用你,你竟敢背叛皇上?」

狄屠怒吼:「區區一個皇宮守備,不過是看門狗罷了!我生當公侯,建文不封我,自有人封我!」

夏元吉拉著楊士奇後退了兩步,目光中透著殺氣:「如此說來,你是朱允熥的人。他才是這一切陰謀的罪魁禍首,是嗎?!」

——

「感謝踏雪橫行、v臭不要臉v打賞。

鋪墊了很久,古今的線索很少,但還是被不少讀者猜到了。

沒錯,古今,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