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反常的內閣大臣(第2/2頁)
章節報錯
百官之中依舊有反對者,比如東宮官員金幼孜、楊溥,還有禮部侍郎董倫、戶部侍郎卓敬等等。
楊溥直言:「選人代理朝政乃是陰謀,是為狼子野心。」
內閣發了彪,解縉、楊士奇利用職權,直接將楊溥等一干人定了罪,罪名是「不以國事為重」,一杆子免了官,留京等待處置。
楊溥跳腳,指著楊士奇、解縉的鼻
子大罵:「皇上對你們二人是何等器重,引為心腹,委託國事,皇上不過病危,你等竟敢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我楊溥與你等割袍斷義!」
金幼孜也無法相信,楊士奇、解縉竟如此膽大妄為,擅自把控朝政,公然罷免官員!
一時之間,解縉、楊士奇被定義為權女幹,不少官員紛紛彈劾大罵二人,可無奈皇帝看不了彈劾文書,這些文書落到內閣,解縉、楊士奇都沒看,直接給燒了……
在解縉、楊士奇的推動下,選誰主持大局的事宜終於在中秋後開始。
兵部郎中潘行似乎早有準備,上書推舉楚王朱楨代理國政。
原本很簡單,雖然朱允炆除了朱文奎還有兒子,但朱文垣還小,年紀還不到十歲,根本無法應對眼下紛繁複雜的局面。
為今之計,只能選擇有經驗、有能力、有威望的皇室宗親來控制大局。
藩王之中,雖說朱老四最強,但現在朱老四都跑到長城之外去了,指望他回來主持大局,黃花菜都吃完了,何況他肩負打垮韃靼的使命,是大軍統帥,怎麼可以回來呢?
剩下的,在京藩王之中,不就是朱老六楚王朱楨能力最強?
翻開朱楨的「履歷表」,會發現朱楨是一個能人。
朱楨十七歲時,便率江夏侯周德興平定蠻夷,於洪武十四年就藩武昌。在之後的洪武十五年、十八年、二十年、二十四年、二十七年、二十八年,先後平定湖廣、貴州、雲南、廣西等各地蠻夷土司。
湯和稱讚朱楨:「有謀略。」
朱元璋稱讚朱楨:「真吾子也。」
由此可見,朱老六並非蠻橫粗人,而是有勇有謀的藩王。只不過朱楨的風頭遠遠比不上遼王朱權與燕王朱棣罷了。
但朱棣不在金陵,朱楨便是藩王之首了,由他老主持大局,藩王都服從,百官也願意,不是挺好。
兵部郎中潘行的認識是對的,朱楨確實不是個傻子,而是個聰明人。
但潘行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朱楨實在是太聰明瞭……
朱楨正在家裡搖著芭蕉扇看白雲蒼狗,聽到兵部郎中潘行推舉自己為攝政王,代理國政,當時就嚇哆嗦了。
孃的,這不是害死人不償命嗎?
鬼都知道,代王造反,皇帝中毒,太子失蹤這一系列的背後是有陰謀的,誰得利最大誰就是幕後之人,這個時候讓自己攝政,那不是直接告訴天下人,我朱楨害了皇帝與太子?
朱楨二話不說,抄起鋼刀直奔兵部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