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學書院落榜的訊息從臨海傳開,如長了翅膀的鳥,北飛至寧海。

方孝孺看出了廖銘幾次想要說話卻張不開嘴的不安,盤算了下日子,料定參與府學考試的結果已經出來,便喊住了再一次路過的廖銘:「鐫永,為師曾教導你行事當坦蕩磊落,遇事莫要驚慌失措。如今你進退失據,欲言又止,這是何故?」

廖銘低著頭,思考著措辭。

門外傳來腳步聲,一個儒袍弟子走了進來,對方孝孺深施一禮:「恩師,書院外有一名為郭璉者求見,說是舊友。」

「郭璉?」

方孝孺眉頭一皺。

這個名字並不陌生,這可是國子監最早出來的人才,與現在的祭酒李志剛同時被皇帝朱允炆提拔出去的人才。

聽說郭璉此人這些年平步青雲,早年間進入吏部,後來接替黃子澄成了青州知府,任上盡職盡責,將青州府治理得不錯。今年年初考核時,被提拔為禮部侍郎。此時他出現,想來不是訪親尋友,而是代表朝廷而來。

「請吧。」

方孝孺輕聲道。

「且慢。」

廖銘連忙攔住,低聲對方孝孺道:「恩師,郭璉這個時候來想必沒安什麼好心,府衙已是張榜,我們正學書院——可以說是一敗塗地。」琇書網

方孝孺微微閉上眼,眉毛輕顫。

一敗塗地!

是何等慘烈的失敗才會用到這個詞?

方孝孺嘴角動了動:「林嘉猷、廖鏞他們現在應該很是挫敗,讓他們回書院吧。告訴他們,承擔得起輸,不失奮起而追的勇氣,方能漸行漸遠。求索學問,誰都需要邁過幾道坎。」

廖銘哀傷不已:「是我們愧對恩師教導!」

方孝孺呵呵笑了笑,起身道:「無妨,他日重來便是。去吧,將郭璉請進來。」

廖銘擔憂:「就怕他是來奚落恩師……」

方孝孺搖了搖頭:「國子監出來的人,可沒幾個善奚落的小人,尤其是官還能越做越大的人。去吧,讓我看看他帶來了什麼話。」

廖銘無奈,只好出門去請。

郭璉經歷過了諸多歷練,已經不再是當年初出茅廬的小小監生,但見到方孝孺,依舊是整肅衣冠,深施一禮:「弟子郭璉,見過老院長。」

方孝孺臉色微微一變。

老院長?

這是國子監監生對自己的稱呼,已經多年沒人這樣喊過自己,正學書院的弟子要麼稱自己為恩師,要麼稱山長。

「這個稱呼,不敢當。」

方孝孺嘆息,微抬手還禮。

郭璉淡然一笑,打量著方孝孺:「多年不見,老院長身體依舊康健,令人欣慰不已。當年教導之恩,我等自不會忘。今日郭某奉旨意而至,沒有提前送帖,還請老院子海涵。」

「奉旨意?」

方孝孺凝眸。

果然,郭璉的到來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安排。

方孝孺帶廖銘等人行大禮,方孝孺高呼:「臣方孝孺接旨意!」

郭璉連忙上前,將方孝孺攙扶起來:「陛下只是有些話想讓郭某轉知老院長,並沒有下明旨。明旨一下,便成了皇命不可違背,而陛下並不想為難老院長,尊重老院長意願。」

方孝孺眼眶溼熱,謝恩之後起身。

郭璉看著有些蒼老之態的方孝孺,有些嘆息。

說實話,方孝孺是一個老好人,為人確實不錯,與人善良,為人忠孝,又是個大儒,講解起學問來鞭辟入裡,深入人心。

只不過,方孝孺當年實在是不應該坐在國子監儒學院院長的位置上卻想著朝廷中的

事。你教書就教書,培養幾個好弟子才是你的使命,結果呢,你非要參與到朝廷糾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