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秋春冬夏儒學(第1/2頁)
章節報錯
六月六日。
府學生員、地方書院、私塾弟子,匯聚於台州臨海府學門外,在府學先生的引導下,站成佇列。
訓導吳鼎、教授孫安負責監考與場務事宜。
看著參考的三百餘弟子,吳鼎摸著鬍鬚滿是欣慰,對一旁的孫安道:「這次參考規模遠勝去年,看來他們也是得知了國子監擴招的訊息,想要趕個好時機,一躍而起進入龍門啊。」
孫安笑得很是慈眉善目,將手中的名錄遞給吳鼎:「想進入龍門的人可不少,你看看,就連方孝孺的親傳弟子林嘉猷、廖鏞也在其列。」
「什麼,他們也來了?」xь.
吳鼎有些驚訝。
要知道林嘉猷、廖鏞可是在方孝孺最倒黴的時候,被皇帝「送出」國子監之後跑到臨海的,出於對國子監儒學院的不認可,惱於國子監對儒學的篡改,這才打造了正學書院,旨在傳播最正統的儒家思想,以儒家正宗為居,暗地裡將國子監「改良儒學」稱之為「秋春冬夏儒學」。
這裡的秋春冬夏,實際上指的是春秋筆法,就是刪刪減減,挑出自己喜歡的留著。
之所以改稱秋春冬夏,因為儒學院還雜入了太多其他學問,包括過於強調實踐與做事,忽視對理的追求,過於關注實幹,減少了個人仁義道德的教育。
秋春冬夏儒學,直白一點就是亂來的儒學,是雜儒。更直白一點:
垃圾儒學。
而對於方孝孺正宗儒學最為擁護,最為支援的,莫過於林嘉猷、廖鏞、廖銘等親傳弟子。而林嘉猷、廖鏞早就成名在外,在正學書院裡也算是僅次於方孝孺的大儒,這兩人竟然要參加府學考試,著實令人吃驚。
「其中該不會是有什麼陰謀吧?」
吳鼎有些拿不準。
孫安想了想,搖了搖頭:「無論有什麼盤算,府學是來者不拒,我倒想看看,這些大儒們能不能妙筆生花,闖入台州府前五。」
吳鼎凝重地點了點頭,府學考試相對開放,只要你能拿到一位具備教書資質先生的舉薦信就能來,哪怕你今年八歲,想來考一考也沒人攔你,何況正學書院的人並不簡單。
吉時已到。
教授孫安代表台州府學點燃了三炷香,手持香火看著一眾參考之人,沉聲喊道:「承蒙陛下開蒙教育,廣興文教,諸位先生嘔心瀝血,教學育良,方有三百一十六弟子參與建文十二年臺州府學大考。」
「我等遵陛下與聖人教誨,以最高學府國子監之標尺,以府衙知府及一干先生為監督,公正評判,絕不摻雜個人喜好,一切以學問論成績。願諸位珍惜當下,揮斥方遒,一鳴驚人!來啊,開龍門!」
府學大門內外各搭建了一道龍形大門,象徵著過了一道龍門,還有一道龍門。只有經過府學大考的龍門,再經過國子監的那一道龍門,便可接近真龍,聽差於天子,化身為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