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看向解縉、楊士奇等人,道:「命梅殷、盛庸、平安、何福共同留守金陵。梅殷負責文書事宜,盛庸監軍,平安總理治軍練軍,何福對接後勤局分部,承擔後勤供應事宜。你們意下如何?」

解縉、楊士奇沒有意見。

楊榮看著朱允炆,原本是希望他三選一,結果他給出的是四選四。

不過這樣也好,梅殷性情懶散,也就弄弄文書可以,讓他去處理軍務,練兵,估計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將盛庸、平安、何福等人調到金陵來,確實是不錯的選擇,至少可以彼此制約。

梅殷對這個結果很是滿意,從感情上來說,梅殷並不想離開金陵,這裡有自己與太祖皇帝的過去,何況在這裡生活了數十年,突然從小橋流水的江南換成漫雪冰封的北平,著實不適應,留下來,待在熟悉

的地方也好。

朱允炆留下梅殷,待解縉等人退出大殿後,笑道:「朝廷雖遷都在北,可金陵依舊是重城要地,不容有失。這裡可就要多勞姑父費心了。」

梅殷心頭一暖,連忙說:「皇上放心,只要我還在金陵,定不會讓這裡生出亂子。」

朱允炆是相信梅殷的,歷史上梅殷帶大軍鎮守淮河,朱棣從一旁繞路過去,他都沒生出半點亂子,連動都沒動彈……

他的忠誠是有的,但能力上多少有些欠缺,所以朱允炆不得不將盛庸、平安、何福一起送來。只不過盛庸正在打土司還沒回來,平安在北平,至少需要等朱允炆過去了他才能南下,何福還在大寧草原上看長河落日。

在目前一段時間裡,留守金陵的依舊是梅殷。敲定了留守主將之後,其他留守將領就容易選多了。

進入六月,大明的國子監、府學、州學、縣學、社學、私塾等開始緊張起來。國子監與府州縣衙抽調先生投入到出題之中。

為了防止出題洩露,每個先生只能出一部分題型,這些題型在雕版與刷印時才會組合成完整的試卷,而雕版、刷印的匠人提前一天就會進入院子,在考試結束十二個時辰之後方可放出。之所以延了十二個時辰,是為了考察是否出現洩題,一旦查出,整個考試將作廢,擇期重考。

每逢出題與考試時,督察院會派監察御史至地方隨機監察,地方安全域性會出動,全程監督。

建文十二年夏的考試與往年並沒有流程上的區別,唯一的區別是「擴招」。

南京國子監在擴招,北平國子監也在擴招,往年府學進入國子監的名額通常只有六百至八百,而今年一下子驟然翻倍。這意味著府學生員去國子監的機會多了,相應的,縣學進入府學的機會也增加不少。

但爭奪進入國子監名額的並不只是府學,還有地方私塾弟子,書院弟子。

浙江寧海,正學書院。

方孝孺看著眼前的六十名弟子,他們年輕,儒雅,意氣風發,他們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他們將參與今年的府學考試,進入國子監!

方孝孺堅信自己的教學沒有錯,堅信自己的思想是對的,因為自己踐行的是聖人的思想,傳播的是聖人的學問。

走聖人的路,不會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