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瓦剌投降,是一件極其光榮的事。

瞿能是一個幸運兒,雖然沒有朱棣毀滅韃靼主力的豐功偉績,卻成為了主導瓦剌投降的人物。

陳茂帶一萬軍士留守大明軍營,以防不測。

瞿能帶趙通、周虎等人進入瓦剌營地,在把禿孛羅等人的帶領之下,前往不遠處的空地,近三十萬瓦剌族人,集結在草原之上,密密麻麻,如草看不到盡頭。

把禿孛羅看著無數族人,對瞿能說:「這裡草原無法支撐起大量牛羊馬太久,幸是你們來得早,否則一旦分散開來,事更不好辦。所以,希望大明可以儘早安置好駐牧之地,避免牛羊馬餓死。」

瞿能微微點頭。

杭愛山這裡的草場是不小,可還是不夠數十萬牛羊馬一起吃,四月已經入夏了,正是草原生機勃發的時候,也是牛羊馬長膘的關鍵時候,不能一直困在杭愛山。

「那裡是兵器帳。」

薩穆爾公主指了指不遠處一排排黑色的帳篷。

瞿能看向周虎:「安排軍士將兵器運至營地,盤點清楚之後入冊封存。」

周虎得令,帶三千軍士前往。

帳篷開啟,裡面堆滿了馬刀,出鞘,寒光閃過,全都是戰場之上殺人的利刃。

推車一輛輛進入,將捆綁好的兵器運走。

路過黑色兵器帳,便是灰色的弓箭帳。

一堆強弓堆疊如山。

瞿能隨手取下一把弓,抓住弓弦拉了拉開又瞬間鬆開,弓弦嗡地顫動。

感力聽聲。

瞿能感嘆道:「這弓射殺距離少說也有一百五十步吧,弓是好弓,只是它帶來的是殺戮與鮮血。」

把禿孛羅正色道:「所以,我們將這些弓全都收了起來,以表示瓦剌並無野心再起戰爭。」

瞿能很是滿意。

論刀槍劍戟,瓦剌這些東西往往是暴力「進口」來的,與大明無法相提並論。可若單單論弓,不考慮弩的存在,大明還真比不過瓦剌或蒙古人。

複合弓是蒙古騎兵的標配武器,這玩意需要不小的力量,射程遠。對蒙古精銳來說,一百步是最最基礎的,一百五十步才算合格。

宋朝軍士受夠了這些人射箭,開國初期,大明不少軍士也折損在了蒙古人強大的複合弓之下。相對而言,大明常規配置的弓箭,能達到一百五十步的並不算多,究其原因,還是製造材料沒人家多。

強弓往往需要牛筋,可大明的牛基本上是用於耕作的,不是用來吃的,殺得很少。哪一戶人家死了牛,牛筋、牛皮等這些東西是需要交給衙門的。

瞿能相信,一旦這批弓箭送回關內,將極大增強邊防的力量。雖說朝廷正在推動全軍火器化,但弓作為一種有效補充並不會完全消失。

「按照盟約,強弓一律收繳,不得藏私。」

瞿能看過一座座弓箭帳之後,看向把禿孛羅。

把禿孛羅保證道:「已全部收繳,瓦剌人手中只剩下了一些弱弓,不會超出五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