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直接穿越大海萬里之遙的經驗,直接將所有人投入到寬廣的太平洋裡,和送他們去死差不多。相對橫穿太平洋,自非洲西海岸出發抵達南美洲的海程少了幾千裡海路,而這少走的海路,便是大明軍士的性命與遠航成功的機會所在!

就當年的航海技術、經驗,以最大安全、最大可能來論,水師選擇非洲西海岸穿海航行是最合適的。

只是,時代在變化,情況也發生了改變。

朱允炆指向渤固,嚴肅地說:「相對於你們第一次跨海大遠航,大明水師發生了翻天覆

地的改變。尤其是蒸汽機船隻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航行束縛。水師完全可以不等待洋流、不等待季風而直接出航,船隊航行的速度也更快,更為節省人力。」

「加上你們積累了豐富的遠航經驗,深海經驗,知道如何在茫茫大海之中尋找方向,知道如何應對狂風巨浪與海獸。你們成長了,水師也成長了,已經具備了改變航線的條件。朕以為,可以自渤固出發,沿這裡,即赤道逆流,抵達南北美洲之間的狹長地帶。」

鄭和看向那一道航線,沿途幾乎沒什麼島嶼可以停留,全是茫茫大海,這一航行的難度比之以往更甚。

李堅有些憂慮:「皇上,這片海域如此遼闊,危險怕是不少。是否可以循舊航線,在蒸

汽機的幫助之下,往返也不會用太久。」

楊榮也深感不安,海域越寬廣,說明越危險,誰知道里面的風浪有起伏,多恐怖。

鄭和沒有說話,只是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放下竹節,坐了下來:「這一條航線一樣很是危險,水師能不能走過去,折損多少,朕也不好說。朕選這一條航線的原因有二,你們且聽聽。」

鄭和深深看著朱允炆,他對事情的安排往往是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不可能毫無緣由地派水師冒險。第一次前往南美洲,大家拼了性命也要去,是因為高產種子,是因為解決饑荒的偉大。

這一次,皇上必然也有他的理由。

朱允炆看向輿圖,目光深邃:「第一個原因,是武義船隊。經過國子監航海院及一干遠航軍士參與商議,最終給出了一個最有可能的推測:武義船隊的人出現在定遠行省,說明其很可能在美洲西海岸,具體在哪裡不好說。」

鄭和重重點頭。

武義船隊用的是帆船,這也就意味著他們必然需要藉助洋流與風來遠航,所以武義部屬流落定遠,只需要找準風來的風向,洋流的方向便會知道其大致方位,縱然不是,也很可能是其經過的地方。

完整的洋流方向是皇上給的,經過航行驗證,不會有錯。

看輿圖,武義部屬的出航之路,必然與美洲西海岸有過關係。

朱允炆敲了敲桌子,沉聲道:「至於第二個原因,那

就是驗證我們所在的地球是圓的。兵分兩路,一路自非洲西海岸前往美洲,一路自太平洋進入美洲,於美洲集合之後,彼此交換東西船隻,一路從美洲西海岸返回,一路從非洲返回。地圓說需要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環球航行,而這個使命,只有水師能完成!」

39314676.

...

&nbsp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