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腳下的地星是圓的還是方的,古來便有爭議,沒有定論。

天圓地方,方以象德的說法層出不窮,流傳甚廣,在許多人的認識中,大地如同一塊褶皺起伏的布,四個腳都有東西支撐著,有人生活在褶皺高處,那是山地,有人生活在低矮處,那是平原,有人生活在邊緣,那是大海。

但古人中提出地星是圓的人也有不少,國子監、欽天監經過多年的爭辯依舊沒有形成定論,因為有些問題無法解釋。可隨著大航海的材料不斷出現與被研究,地圓說得到了更多的支援。

面對這種學術性的問題,關係地球運轉規則的大認識問題,朱允炆不可能張嘴就告訴他們:地球是圓的,你們都不要爭論了。

推動大明未來發展與進步的是國子監的監生,是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有些大是大非,干係到基礎科學與世界觀認識的大問題,需要的不是皇帝下結論,而是實踐出真知。

解決了地球是圓的認識問題之後,才會更清晰地瞭解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瞭解風從何處來,雨往哪裡落,瞭解不同區域的氣候,明白洋流的秘密,從能更深層次去認識萬有引力,研究自然與物理科學。

朱允炆深深看著鄭和,嚴肅地說:「這不僅僅是一次驗證地圓說的環球航行,還關乎著大明人如何看世界,如何認識世界。」

鄭和神情肅穆。

世界是怎麼樣的,水師要出去看看

才行。這個使命,只有水師能完成!

鄭和將目光移向輿圖,仔細思量,過了近半刻鐘才開口:「皇上,臣不僅需要蒸汽機鐵船,還需要十艘蒸汽機大寶船隨行,以保證物資跟得上!」

蒸汽機船隻遠航最大的問題是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將佔據船艙中的大部分空間,在沒有後勤補充的情況下,一般的蒸汽機鐵船所攜帶的物資並不能支撐起船隻遠航太久。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保證煤炭、食品、水源充分,唯一的辦法便是將大寶船改造為大型補給船。

朱允炆見鄭和答應下來,微微點頭:「水師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你們敢闖蕩未知的海域。這種冒險、探索、拼搏的水師精神,總有一日會融入大明子民的骨子裡。既然你回到了金陵,那就留下來籌備再出航事宜吧。」

「臣領命。」

鄭和知道這次使命的意義,知道這次冒險的意義。

李堅想到什麼,問道:「皇上,若鄭和親自帶船隊自南洋向東而行,那誰來帶船隊自南洋向西而行?」

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線,只有一個鄭和。

朱允炆微微搖頭:「這個人選便交給鄭和來決定吧,水師之中能擔當此重任的並不少,一次大航海成就了不少大船長,只是朕只有一個要求。」

鄭和、李堅恭敬地等待著。

朱允炆走至輿圖之前,指向北美洲的方向:「燕王功勞甚大,朕將北美洲之地作為賞賜,分封給了

燕王。所以,這次西行遠航,無論是誰帶隊,都讓王景弘充當燕王船隊的大船長。」

王景弘和鄭和一樣,原本都是朱棣身邊的宦官。

朱允炆調走了鄭和,鄭和推薦了王景弘。

在前往南美洲的大航海中,王景弘以能力證明了自己,成為了大船長級別的存在。現在朱允炆將王景弘還給朱棣,主要是保證朱棣一家人的安全,保證他能帶人去墾荒。

「燕王要去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