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再次統一度量衡(第2/2頁)
章節報錯
法精準。」
夏原吉明白過來,時辰與刻等時間表述已經無法跟上研究需要,需要將時辰分解,將刻分解若干份,精準到一瞬的時間長度。
周昌繼續說:「除了這些,還有重量。百姓稱量,斤兩足夠,但國子監許多研究都已經深入到了銖、錙,但這些單位有時候也並不合適,需要尋找更合適的單位。以銖來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這裡屬於二十四進位制,可國子監籌算中主要使用的是十進位制,過於複雜的進位制會導致計算繁複……」
夏原吉連連點頭,然後問
道:「這些事關國子監研究,確實需要早點確定下來。只不過,這些與清丈……」
董倫笑道:「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若清丈尺寸不確定,豈不是會出諸多問題。他們想要先確定畝的尺寸,繼而確保整個清丈工作不出問題。」
夏原吉恍然。
裡有問題,畝也有問題。標準不細化總不行。
周昌保證道:「匠學院可以製造大中小尺繩,並在尺繩之上標註上尺寸,以尺繩去清丈田地,想來速度會快上許多,也更能消除不必要的麻煩。」
夏原吉起身,深深作揖:「這可是關乎萬民之事,夏某多謝。」
周昌還禮。
經過商討之後,夏原吉確定了清丈策略,並在國子監的全力配合之下,開始推動清丈前期準備工作。
國子監度量衡的討論越發激烈,也逐漸擺上明面之上,一些方面急切需要新的單位,比如溫度單位,如何確定溫度,如何實現溫度的測量,多少溫度能融化金屬,都需要給出一個標準。
度量衡問題的討論,是國子監前進道路之上極重要的事件,只不過這些人並不清楚,這個事件將奠定大明的科技地位。
朱允炆對於國子監的進步很是欣慰,眼下一切都走上了正軌,火車開始向商人開放,並在商人那裡拿到了不菲的「廣告費」,一些商戶憑藉著「火車廣告」打出了名聲,比如沈氏綢莊,常氏北貨等。
有了這些錢財,戶部的壓
力少了許多,匠學院也能夠進一步更新與迭代火車。
新一年的財政預支計劃又開始了,六部開始吵架、拍桌子,朱允炆卻和朱文奎一起泛舟後湖,享受難得的春光。
在吵架沒分出勝負之前,朱允炆不打算讓朱文奎回去了,免得他對大臣的美好形象崩潰……
「明代一里的實際長度是五百七十六米,但在文章內所使用的「里程」,皆是按照現在五百米一里的標準計算,特此說明。另外,五尺一步,這裡的步指的是左右***替走過的距離,而不是現在一隻腳踏出去的距離。」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