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擺了擺手,示意身後的人莫要跟過來,推著公輸巧走出十幾步,然後站在風口位置,深深看著公輸巧:「郭嘉樂可不是匠仙,在朕看來,你老公輸耗盡一生實現的蒸汽機,是第一代動力源。而郭嘉樂此時正在做的,他或許沒有意識到,但他已經接觸到了那一道神秘的大門,很可能會開啟第二代動力源,開闢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

關於電能的時代。」

「電能?」

公輸巧看著朱允炆,有些不明白何為電能。

朱允炆指了指天空:「雷電閃爍時,天地澄明。老公輸可想過,若是將雷電留下來,那夜間的世界還需要蠟燭,油燈嗎?不需要,到那時,黑暗將會被電能驅散,留下如白晝的光,照耀著每一戶人家。」

「這一條路還很漫長,他的研究也只不過是剛剛起步。但朕可以告訴你,興許三十年,五十年之後,大明匠人當真可以掌握電,哪怕是微弱的,哪怕是不起眼的,哪怕只是一枚小小的

電燈,電能一定會出現在大明。」

公輸巧想象著畫面,看著神采飛揚的朱允炆,緩緩地問:「皇上看到過?」

朱允炆看著公輸巧,淡淡地笑了笑,既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地說:「朕知道,軌道該通往何方才是盛世,才是強大。」

公輸巧釋然了。

國子監也好,匠學院也好,無數人為之奮鬥,然後站在了一個又一個十字路口,是朱允炆站出來說:向前走,不要左轉,也不要右轉。

他一直都是指明方向的人,無論國子監的研究到了哪一步,進展到了哪一個程度,他總能在最關鍵的方向問題上,給予一錘定音的決斷。

這些年來,他雖然沒有干涉過國子監的具體教學,但國子監的所有研究都與他有關,都受他影響,甚至是儒學院與傳統理學,也不得不努力吸收永嘉學派,以保證自己的地位,適應當下的時代。

他之所以能指明方向,是因為他清楚未來是什麼樣子,清楚這條路百里外,千里外,乃至萬里外的樣子。

是的,他知道一切。

美洲的存在,高產的莊稼,蒸汽機,鐵船,混凝土道路,火車……

是的,他看過世界,見過未來。

公輸巧含笑,對朱允炆說:「有朝一日,皇上也會乘坐火車,前往遙遠的邊疆,對吧?」

朱允炆重重點頭:「朕會,朕的子孫也會。老公輸,不要留遺憾,這個時代裡有你的名字,世人會記得你,哪怕是百

年之後,你也是值得敬佩的人。朕知道路在何方,但付出歲月與生命,將這條路走通的,是你們這些偉大的匠人……」

&nbsp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