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他知道一切,見過未來(第1/2頁)
章節報錯
科學有科學的進展,欲速則不達,不能一蹴而就。
公輸巧清楚朱允炆的用意,他是在用通航給自己送行,避免留下生命的遺憾。
只是,這太冒險。
朱允炆推著公輸巧,沿著軌道外的道路緩緩前行:「朕相信匠人們的智慧,也相信你的弟子。周昌、郭嘉樂、宋斷斷、張舉、王黔……哪一個不是理性之人,可他們沒有站出來反對,說明他們對通航有把握。」
公輸巧知道勸阻不了,索性也不再勸。
寒風吹來,擾動著帽子上的絨毛。
公輸巧深深吸了一口氣,開口道:「皇上,臣曾觀古籍,王朝無外敵,必會內耗。文官結黨營私,爭權奪利,武將欺壓軍士,以軍士為奴,肆意盤削。朝廷加稅,民不聊生,然後是天災不斷,王朝危在於旦夕。這似乎是一個詛咒,攀附在漢、唐、宋、元,大明可不能走這一條路,不能……」
朱允炆沒想到,公輸巧竟然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裡,還在心憂國事,還在進言。
「這個詛咒,其實還是建立在土地的問題之上。剝開每個王朝的崩潰,背後多數都是土地過於集中,百姓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家園。」
朱允炆見風大,便提高了嗓音:「早年間的抑制田產兼併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不過現在來看,尚沒有完全解決,只是延緩了兼併的進度。不過你放心,朕會解決這個問題,不惜代價地解決,以夯實大明
的根基。」
公輸巧滿意地點了點頭,自己擔心的是皇帝因為失去了外敵,一時之間找不到了方向,在文官的吹捧之下,漸漸沒了早年間的雄心壯志,好好的盛世,成了曇花一現。
古往今來,多少帝王一開始想要大展宏圖,可過了五年,十年,十五年,開明的帝王變得昏庸,勤勉的帝王變得懶惰,自律的帝王變得沉迷酒色。
公輸巧不希望朱允炆步其後塵,葬送了大明盛世的程序,於是再次進言:「皇上應慎始慎終,大明的盛世,還沒到啊。百姓裡,還有不少人吃不飽飯,地方上,還有不少貪官汙吏,為非作歹之人,工業上,還沒有達到皇上設定的盛世標準,鋼鐵的產量遠遠不夠……」
朱允炆連連點頭,喊道:「沒有盛世,朕可不敢去見太祖。老公輸,國事之上,朕有著足夠的清醒,昏庸無道,聲色犬馬,這些與朕無緣。你對國子監可有何安排?」
公輸巧看著不遠處的聚寶門站臺,嘴角微動:「周昌可接替我的位置,主持後續蒸汽機車的更新與迭代,工業建設上,他很有經驗與見地。」
「沒問題,他來做匠學院、工程機械院的院長。」
朱允炆一口答應。
公輸巧喘息了會,才再次開口:「臣走之後,唯一擔心的便是郭嘉樂,此人性情孤僻,不善交往,可又聰敏過人,一學便會,且動手、試驗能力很強,善於發現。國子監教授
對其多不喜,可臣以為,此人是個天才,像李白一樣的天才。李白是詩仙,他可能是匠仙。」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來:「你對他的評價很高啊。」
公輸巧手拍了拍椅子把手,認真地說:「我雖然老了,可看人的眼力還是有的,他未來定能有所作為。還請皇上,多加關照於他,給他機會,讓國子監多加照拂,讓他隨心所欲地去試驗,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