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胡濙的奏報(第1/2頁)
章節報錯
胡濙請罪,並非沒有緣由。
太平雖然是瓦剌首領,但他同時也是大明敕封的賢義王。
僅僅從身份上論,太平和朱棣一樣,都是大明的王爺。當然,兩者有著雲泥之別。
可畢竟,垃圾王爺也是王爺,就是這傢伙被弄死了,大明也得給他找個坑好好埋了,不可能讓他曝屍荒野。
王爺的面子還是要照顧下,這事關禮儀,事關皇室、王室的尊嚴。
胡濙殺太平,熱血沸騰,強勢煎迫瓦剌舉族臣服,這是好事,但也傷了王室的臉面。
朱允炆看著胡濙,爽朗地開口:「殺太平,方開太平。你何罪之有?要論過錯,那也是禮部的錯。大明與瓦剌從友好轉為敵對,禮部竟沒有上書撤去瓦剌三王,實在是應該好好問責一番。」
胡濙笑了。
「起來吧。」
朱允炆抬手。
胡濙起身,含笑道:「陛下無恙,實乃國之大幸。聽聞金陵發生禍亂,臣幾次欲回金陵,只是肩上使命在,不敢南往。如今日月浩浩,敵寇膽喪,大明終將迎來鼎盛。」
朱允炆起身,走向胡濙:「這些恭維的話就莫要說了,宮門內的事且讓它過去吧,來,給朕說說,瓦剌臣服,到底是何用意,馬哈木他們,當真願放棄抵抗,情願接受大明的安排?」
胡濙見說正事,便收斂了笑意:「皇上,瓦剌投降實在是別無他法,換言之,瓦剌已被嚇破了膽。」
「哦,仔細說。」
朱允炆很是好奇。
胡濙請朱允炆移步輿圖前,拿起竹節指向西疆:「想來西疆的捷報也已送抵京師,瞿能帶大軍雪中襲殺,讓瓦剌折損了數萬精銳,尤其是馬哈木的部落損失更大。這一次戰鬥,是馬哈木深入西疆唯一一次大規模戰鬥,也是最後一次。」
「如今西疆便如堅固的堡壘,任憑瓦剌如何動作,都很難進入城內。馬哈木在西疆帶數萬騎兵奔跑幾個月,卻一無所獲,這讓他一度失去了謀取西疆的信心,瞿能的行動,徹底毀掉了他的希望。馬哈木十分清楚,西疆不是瓦剌可以佔領的,明軍也是不可戰勝的。」
「西疆的失敗已讓馬哈木等人惶恐,可韃靼主力被徵北大軍全滅,連本雅失裡、阿魯臺都成了俘虜,這讓整個瓦剌都畏懼不已,因為每個瓦剌人都清楚,明軍可以消滅韃靼主力,也能夠消滅眼下的瓦剌。這是馬哈木等人第二次喪失希望。」
「臣以窮盡追殺之策,威脅瓦剌,若舉族遷徙,大明將會在未來若干年內,派遣軍隊找尋到瓦剌的蹤跡,然後將其徹底消滅。瓦剌先背叛的大明,意圖染指西疆,以皇上的性情,想來也不會看著瓦剌安然離開,還能安穩繁衍生息,積蓄力量的吧?」
朱允炆哈哈笑道:「這是馬哈木第三次喪失希望?」
胡濙重重點頭。….
朱允炆深深看了看胡濙,不得不說,此人出現在瓦剌的時間節點實在是巧,韃靼那裡坑都埋好了,馬哈木這裡又剛剛捱了一頓揍,胡濙又是個懂得心理戰的行家裡手,善於把握人心。
種種運作,重重因素疊加,終壓垮了瓦剌。
瓦剌投降,從整體上來看,利絕對大於弊。
若明年派遣大軍征討瓦剌,自然免不了數十萬百姓運輸糧草物資,這也將延滯大明的內部建設進度。
從國民安泰的角度來說,和平解決瓦剌,確實是最好的路。
胡濙繼續說:「瓦剌眼下看不到希望,所以選擇了投降。但皇上,以臣對馬哈木、捏烈忽背後妣吉的瞭解,他們的投降很可能是另一種隱忍與休養生息,用來換取整個部落的繁衍壯大,以等待新的時機。」
朱允炆揹負雙手,看著
輿圖道:「草原足夠大,安置瓦剌並不是什麼難題。回去告訴馬哈木吧,明日準他們覲見。
胡濙等人行禮退出武英殿。朱允炆回到桌案後,拿起一份奏摺,仔細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