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河套戰略(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允炆盯著輿圖,緩緩地說:“既然你們認為進取河套耗費太大,那就作罷。”
解縉、楊士奇鬆了一口氣。
穩定壓倒一切,現在大明國力蒸蒸日上,文教、軍事都在發展,多一年和平,就強大幾分。
朱允炆指了指河套方向,平靜地說:“出兵河套不妥,那安排山西、陝西兩地軍士,徵調一些百姓,在河套修築幾個城池總無礙吧。”
“啊?”
解縉、楊士奇震驚地看著朱允炆。
修城池?
徐輝祖嘎得一聲就笑了出來,對陰損,不,是英明的朱允炆敬佩不已。
想想那個畫面,阿魯臺今年夏天還在河套薅羊毛,等到明年夏天來的時候,突然看到熟悉的草原上突然多出了幾座城,不知他會不會嚇得直接跑路。
在草原上修城池,對於大明來說已經不再是什麼困難的事,別看那裡沒幾根木頭,有些地方周圍還沒山,沒關係,大明有混凝土。
只要將石灰運過去,其他材料好找,實在不好找,那就運點小石子過去。只要東西到位,混凝土石板就能澆築出來,用混凝土牆直接圍出城,速度較之傳統建城的速度快多了。
將士齊心協力,幾千人三個月弄出一座城方圓二里的小城來不成問題。
何況冬夏時期,韃靼主力不在,兩省衛所軍士出去一段時間並不危險,萬一有軍情,完全可以躲到城裡去。
解縉、楊士奇對視了一眼,明白了朱允炆的打算,他這是想要一點點蠶食掉河套地區,並不打算在河套與韃靼進行大規模戰鬥。
韃靼是遊牧民族,遊牧遊牧,春天在這裡遊,夏秋換個地方遊,冬天再換個地方遊,一年跑幾個地方很正常,如果大明在河套的城池多起來,想來韃靼也會換個地接著遊,而不是發動戰爭吧。
潤物細無聲,蠶食不吐骨。
徐輝祖收斂笑意,揉了揉臉努力變得嚴肅:“出關多修城池,是極好之事。朝廷要調整關內衛所,不妨將一些衛所外移,先修城,後移衛所,步步為營,可控河套。”
解縉、楊士奇沒辦法反對了。
修城和混凝土,這都是基建內容,皇帝要修點路,弄幾個城,有什麼好反對的,相對徵調幾萬大軍出征的成本,這簡直是太低了。
經商議,朱允炆命內閣擬旨,命山西、陝西、大同等衛所,調出一萬軍士,兩萬百姓,劃撥薛祿統管,入河套等地建三座城,擴大明軍在河套的控制範圍。
兵部。
鐵鉉將建文皇帝的決定告訴了盧淵與楊榮,感嘆道:“若真能不動兵戈便可收回河套,這對我大明而言,也是一樁幸事。”
盧淵看著輿圖,指著山西的長城說:“如此水草豐美之地,早就該收回了。要我說,應該將大同的長城直接修到陰山,連線賀蘭山,將整個東套都保護在內!”
楊榮看了一眼輿圖,知道盧淵的想法並不是異想天開,按山川走勢來看,反而是更合理的。但大明的長城修在古長城之上,古代沒人在河套建長城啊,動員百姓修如此長的長城,其耗費不可估量,戶部是不會答應的。
鐵鉉看著沉思的楊榮,問:“你認為修城池的方式可以控制河套嗎?”
楊榮將目光從輿圖上移開,對鐵鉉笑了笑,說:“鐵尚書,皇上想要的可不是河套,只盯著河套,就錯會了皇上的意圖。”
“嗯?”
鐵鉉有些驚訝,連忙詢問緣由。
楊榮目光篤定,手指指向大草原,凝重地說:“皇上這是在試驗城池箍緊河套,若證實此舉可行,那下一個被箍住的可就是草原,整個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