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開蘇伊士運河?(第1/2頁)
章節報錯
亞當、威廉等人對視了一眼,都驚訝於建文皇帝的視野,他並不是一個封閉的君主,僅僅瞭解大明,他還知道大明之外的威尼斯,知道地中海,知道紅海,知道馬穆魯克王朝。
仔細想想,也可以釋然。
大明最西面的領土是塔什干,那裡距離帖木兒國的撒馬爾罕並不算遠,大明又開了絲綢之路,帖木兒國的商人會帶來訊息。何況還有鄭和的遠航船隊,他們抵達過紅海,瞭解西方國家與海洋,想來也告知了建文皇帝。
亞當想起經歷的苦與累,感嘆不已:“回偉大的天子,我們先是自威尼斯招募船員,乘船隻抵達馬穆魯克王朝北部的尼羅河河口,然後將數不清的貨物搬運下來,招募了夥計與百姓,與船員一起,耗時兩個月才將貨物轉移至紅海岸,在那裡花費了重金租買船隻,重新裝運貨物,這才啟航南下東進,沿著鄭和水師的路線,有驚無險的抵達了大明。”
朱允炆微微皺眉:“兩個月?”
亞當重重點頭,沒錯,就是兩個月。
雖說那一段路不到四百里,但貨物轉運卻需要大量的時間,加上是沙漠遠行,每日行進不遠,最令人頭疼的還是馬穆魯克王朝的盤削,他們並不希望威尼斯商人借道遠航,除非付出令他們滿意的代價。
朱允炆敲了敲桌子,輕聲說:“時間太長,耽誤了遠航,也讓航程變得漫長。”
亞當連連點頭。
來會倒騰貨物不說,還需要中途換船,接受馬穆魯克王朝的重稅,若能繞過去,誰都想繞過去。可繞不過去啊,要想進入紅海,還得經過馬穆魯克王朝。
朱允炆沉思著,盤算著要不要將另一條航線告訴亞當,此時引導歐洲國家南下非洲,經好望角進入東方,對大明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
寧王朱權已經答應前往非洲了,他有著足夠的謀略與智慧去應付複雜的局面。這個時候讓歐洲人跑出來,多少有點給寧王添堵。
算了,知道了那一條航線的威尼斯會沒落,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西班牙。現在威尼斯還有利用的價值,大明想要推動初級工業的發展,就需要大量的資源與資本,沒有一條通暢的路,大明很難將物美價廉的商品傾銷到歐洲,開闢出市場。
只有徹底摧垮歐洲的各種產業,才能讓他們淪為大明商品的市場,努力服務於大明,不斷為大明積累財富與物資,繼而淪為附庸。
想要踢開歐洲市場,大明需要一條河道,這一條河道貫通紅海與地中海。可現在的馬穆魯克王朝並沒有蘇伊士運河。
朱允炆目光變得堅定起來,嚴肅地說:“朕希望威尼斯也好,其他西方諸國也好,都可以享受和大明子民一樣的生活,讓絲綢、陶瓷、茶葉與各種貨物東西暢通。可總是換船轉運貨物也不是個辦法……”
亞當苦澀。
威廉無奈地說:“聖明的天子,我們也不想換船、轉運貨物。可沒有河道,我們無法航行。”
朱允炆舉杯一飲而盡,悠悠地說:“既然沒有河道,就不能開出一條河道嗎?大明的大運河近四千裡,紅海到地中海最近的地方尚不足四百里,開出一條河道來,你們的船隻不就可以直接進入紅海了?”
“開出一條河道?”
亞當震驚。
威廉等人一時之間也不敢說話。
仔細想想,朱允炆說得也並非沒有道理。沒有河道,那就開鑿出來一條,問題不就解決了?
可有道理並不代表可以行得通,大明人口眾多,地大物博,說開河道就能開了。可威尼斯想開河道也開不了啊,因為那裡是馬穆魯克王朝的地盤,他們不答應,誰能開河道?
朱允炆引導著說:“你們回去之後,可以告訴威尼斯總督,可以告訴其他國家的公爵、國王。想要大明的貿易利潤,想要無盡的財富,最好的辦法是說服馬穆魯克王朝,在紅海與地中海之間,開鑿出一條南北方向的運河。”
“一旦運河暢通,船隻往來將再無阻礙,你們也無需耗費時日轉運貨物,更不需要更換船隻。只需要繳納過河的稅,便能開啟遠航。這其中的好處,利益,相信你們可以看得清楚吧?”
亞當自然知道這個設想一旦實現將會是何等的偉大,諸多困在地中海中的國家將會擁有一條進入東方的最便捷通道,成本降低了,利潤自然也就高了。
可問題是,馬穆魯克王朝未必會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