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要搞四十年大閱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忠光揉了揉肩膀,看著一旁沉重的神機炮,頗有些無奈。
為神機炮定製馬車沒問題,戰馬拉神機炮也沒問題,但問題是神機炮還是太重了一些,耗費戰馬體力太大,無法行遠。
若是戰馬馱載軍士的同時拉神機炮車,那戰馬一日恐怕走不了八十里,更無法在關鍵時候快速突進。
若為了突進、追擊放棄拖拽的神機炮,結果不還是一騎兵嗎?
至於雙騎配置,這也是個問題。雖說京師戰馬數量增加不少,還遠不到雙騎兵的時候。再說了,雙騎配置是為了遠端奔襲準備的,為了戰馬可以得到輪換休息,騎炮兵營雙騎怎麼個雙法,身下戰馬累了,你忍心換拉了一路神機炮的戰馬接著騎?
根本無法輪換戰馬,除非三騎配置,但這又是不現實的。
楊烽火走了過來,拍打著神機炮的炮管,對高忠光說:“原以為騎炮兵營簡單,可操作起來真不容易,我們甚至還沒有弄清楚什麼是騎炮兵。”
????????????????高忠光擦了擦汗,舔了下乾裂的唇:“是啊,騎炮兵,簡單說是騎兵與炮兵結合,可怎麼結合即能保證攜帶火器,還不失騎兵的機動、速度。”
換源app】
宣青書看著眼前的大鐵疙瘩有些發愁:“之前在國子監數學院裡,聽過一堂課,先生說但凡問題看似無解時,都意味著存在最優解。我們也需要摸索平衡,找到最優解。”
劉啟夏敞著胸懷,大大咧咧走了過來:“還得看二炮局那些人能不能設計出更輕便的神機炮車。眼下混凝土道路連線較廣,戰馬拖拉神機炮還算輕巧,可草原之上不利行車,太過沉重反而會拖慢我們的速度。”
宣青書、高忠光連連點頭。
劉啟夏看向宣青書,問道:“你認為火銃作為騎兵主武器可行嗎?”
宣青書凝重地搖了搖頭:“騎兵最主要的是速度,火銃雖有先一輪打擊的優勢,但刺刀還是比不上大刀好施展,在與騎兵近戰、混戰時,火銃取代不了弓和刀。”
劉啟夏微微點了點頭,對高忠光說:“他是書生尚且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是武將,又怎麼能犯這樣的錯誤。讓我說,騎炮兵不應該放棄弓、刀,火器只能作為輔助。”
一顆小石子滾了過來,楊烽火手裡拿著一塊鴨腿,咬了一大口,嗚嗚地說:“火器不是騎兵的累贅,是騎兵的幫手。前幾日,二炮局拿出了幾類武器,我看那個三眼火銃就不錯,雖比不上大刀犀利,至少可以三次擊發,還能當棍子砸人。”
“三眼火銃嗎?”
高忠光想了起來。
為了打造騎炮兵營,實現騎兵火器化,二炮局也參與了進來,提供了新式火銃、二眼火銃、兩類三眼火銃,還提供了手榴彈,包括小型的三十孔火銃車。
但這些都沒有達到朱棣對火器的要求,歸根到底,這些火器的殺傷力都不夠強,新型的刺刀火銃也好,三眼火銃也罷,在騎兵突擊過程中,只能一次或三次擊發,然後決定勝負的還是冷兵器搏殺。
冷兵器對抗沒什麼,只不過這些火器不太可能造成對敵人的慘烈殺傷,不足以讓其潰不成軍。說到底,這種革新不是騎兵火器化,而是騎兵用了用火器。
三眼火銃算是比較合適的一種方案了,這類火銃有兩種設計方案,一類是三眼分開發射,分三次擊發。一類是一個火藥室連通三個眼,一次發射三個眼的彈丸,實現集中殺傷。
騎炮兵營目前並沒有拿定最後的方案,不過以目前的方案來看,朱棣等人更多傾向於一次發射三個孔彈丸的三眼火銃,以確保正面較大範圍的殺傷,為騎兵突進敵陣打下基礎。
但三眼火銃這種棍子在打架鬥毆的時候,還真不比刀好用多少,特別是對善用馬刀的騎兵,總不能打進去了,然後再裝填火藥吧,馬哈木和阿魯臺估計也不讓啊。
劉啟夏對於騎炮兵的結合並不看好,甚至主張保留弓箭、大刀,只將火器作為一次性消耗品,????????????????用完就掛馬上,換武器再戰鬥。
高忠光看向劉啟夏,說:“不管如何,總要試試。若三眼火銃好用,那就用。皇上說過,實踐出真知,拿過來組成軍陣,演練一番試試就知道了。”
楊烽火贊同高忠光的看法,將鴨腿遞給劉啟夏:“我們都知道你作為騎炮兵營指揮史壓力大,很想保留騎兵的戰力,又想簡單雜糅火器,但這樣不行啊,我們走的是一條前無古人的路,遇到點困難挫折很正常,但不能降低標準,抄捷徑。皇上對騎炮兵營寄予厚望,希望我們能成為北征的主力,我們必須做好了才行。”
宣青書連忙近前,問:“怎麼,朝廷已經下定決心北征了嗎?”
高忠光、劉啟夏期望地看著楊烽火,這個傢伙不久之前入了宮,肯定知道點什麼。
楊烽火無奈地擺了擺手:“朝廷目前並沒有北征的訊息,但我聽兵部的人透露,韃靼一直在河套附近遊走,規模不小,像是主力。前幾日,薛祿在大同發來文書,希望朝廷可以準他出兵收回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