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嶽肅然領命。

朱允炆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西疆都司應該監督布政使司,如果布政使司、府縣官吏不作為、胡作為,都司可奏報京師。

袁嶽想起來一件事,指向輿圖上的帖木兒帝國:“皇上,去年裡,帖木兒國的哈里鎮壓了三起叛亂,穩固了自己的地位,並按約定運送來了銀兩、糧食、牛羊馬等,聽聞哈里有派遣使臣至京師的想法,若該訊息無誤,其使臣很可能今年冬抵達京師。”

朱允炆嘴角浮現出一抹笑意,楊士奇、楊榮也不由地放鬆許多。

當初朱棣選擇放走哈里這個俘虜,讓其成為帖木兒帝國的王者是正確的,至少哈里是認真履行了約定,或者說,哈里在西疆省丟掉了再次與大明戰鬥的勇氣。

事實上,也由不得哈里不低頭,大明最遠端是塔什干,距離撒馬爾罕只有六百多里,隔著一條錫爾河。

一旦哈里不聽話,大明完全可以集結騎兵,三五日之內便可邀請哈里喝喝茶,如果是晚上,還可以辦個炫彩的焰火晚會。

不過哈里為了給大明賠款,加大了對國內百姓與統治區域的壓榨,激起了不少反抗,這也是實際存在的,此時哈里派遣使臣前來,恐怕是想商議賠償延後、減免事宜。

“皇上,臣認為哈里若當真派遣使臣,朝廷可以給予其厚待。眼下西疆省正在開拓絲綢之路,商業初有起色,若帖木兒國內部大亂,反而不利絲綢之路開啟,不利西方商人進入。”

楊榮謹慎地說。

朱允炆認可楊榮的想法:“賠償事宜並非不可商榷,西疆穩定與發展高於一切。具體事宜,還需看哈里使臣是否帶來了誠意。”

楊榮等人稱是。

朱允炆從桌案上抽出一份文書,交給袁嶽:“你看看。”

???????????????袁嶽接過,展開看去,只見內容是關於高原練兵的內容,滿是疑惑地看向朱允炆:“皇上,這是?”

朱允炆嚴肅地說:“在軍隊控制喀什後,曾繼續向西進入蔥嶺(帕米爾高原),八百軍士,抵達烏孜別裡山口的只有六百八十,一百多軍士亡於瘴氣,此事你還記得吧?”

袁嶽自然記得,那些軍士並沒有遭遇任何敵人,但在進入蔥嶺之後就如同中了詛咒,頭昏眼脹,嘔吐,呼吸困難,胸部疼痛,一些軍士倒在地上,如何都起不來,最後莫名死亡。

當地人說是觸怒了神明,軍醫說是高原瘴氣。

為了避免軍士傷亡,西疆都司並沒有在蔥嶺深處設定衛所,那裡是大明的地盤,卻沒有人守護。

朱允炆指了指輿圖:“蔥嶺的瘴氣,說到底是空氣稀薄引起的呼吸不暢。我們的軍士很少登臨高原地帶,突然進入高原,難免無法適應。但高原地帶必須適應,朕需要一支能適應高原地帶的強悍精銳。”

袁嶽有些猶豫,壯著膽子進言:“皇上,蔥嶺地帶並無值守的必要,那裡人跡罕至,冰原無數,常年積雪,不利行走。軍隊駐守蔥嶺東側的石頭城、喀什等地,完全可以控制西部疆土,也可為絲綢之路的商客提供休息之地。”

朱允炆微微搖頭:“蔥嶺不僅要征服,還要安排軍士值守。朕知道這樣對軍士來說很困難,但那裡是大明的領土,自然就需要插上日月旗,旗下有大明軍士鎮守。”

袁嶽低頭看了看文書,喉結微微抖動:“可是皇上,即便是駐守蔥嶺,也不需要在高原練兵兩萬軍士吧……”

“兩萬?”

楊士奇、楊榮震驚不已。

整個西疆才十衛二十六所,還不到九萬人,蔥嶺又不是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苦寒高冷,道路難行,怎麼都用不到兩萬軍士,兩千就差不多了。

以十倍之數,練兵蔥嶺,朱允炆到底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