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皇家密談,定遠行省(第1/3頁)
章節報錯
武英殿。
龍案之上,沒了奏摺、書籍,甚至連筆墨紙硯都被收走,唯留一壺烈酒,三個酒杯。
朱允炆再次翻看鄭和的捷報文書,京都大屠殺,幕府與天皇絕滅,各地護國難擋大明兵鋒,全面打垮日本的意志只是時間問題。
朱文奎入殿行禮:“父皇,光祿寺在準備慶宴,百官彈冠相慶,金陵百姓聽聞水師大勝,正敲鑼打鼓慶賀。”
朱允炆聽到了遠處的喧鬧聲,招了招手:“坐過來。”
朱文奎至龍椅後,坐在了朱允炆身旁,見朱允炆不苟言笑,神情肅穆,不由正襟危坐。
朱允炆雙手捧著鄭和的捷報文書,鄭重地擱在龍案之上,沉聲道:“孩子,滿酒。”
朱文奎起身,抓起酒壺緩緩傾倒,酒水從酒杯中滿溢而出才換下一杯,待三杯酒滿,將酒壺擱在龍案上,又坐了回去。
朱允炆端起第一杯酒,緩緩地倒在捷報文書之上,酒水浸溼了文書,順著桌面向外流淌,至邊緣處滴落而下。
朱文奎看了一眼父皇,他似乎在進行某一種儀式,很像是祭奠祖先、親人時的撒酒禮,只不過那是祭奠祖先、親人的牌位或陵寢墳墓,可眼前只有空蕩蕩的大殿,沒有任何象徵性的牌位。
朱允炆倒完第一杯酒,沉聲說:“文奎,父皇要說幾句話,你要切記在心,這些話,定為皇室傳承,世代不能忘。凡忘卻者,不配為人君,不配掌天下!”
朱文奎正色道
:“父皇教導,兒臣定銘記不忘!”
朱允炆微微點頭,看著空蕩蕩的大殿:“日本國滅了,可大和人並沒有完全絕滅。朕雖已下旨意,令日本國男人為奴,滅其文字,傳教大明學問,未來還將設定府州縣。然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勢!大明管控,未可讓日本各地歸順臣服,興是二十年,五十年之內,依舊會有反抗,此起彼伏。”
“朕給你,給子孫後代立下規矩:對反抗大明統治的大和倭人,絕不允許招撫招安之策,一人反抗,屠一縣,一縣反抗,屠一州,一州反抗,屠一府,一府反抗,屠三府!”
“懷柔與招安,可用於交趾、烏斯藏、西疆,甚至可以用於草原韃靼與瓦剌,絕不可用大和倭人!他們犯下的罪行,只能用鮮血來償還。哪怕是有朝一日,將那一片土地之上的大和倭人殺光了,也莫要心慈手軟。”
“若如此滅絕之舉有傷天和,那就由朕來擔著,讓老天找朕來算賬!你們只不過是奉行朕的旨意辦事,莫有掛憂。”
朱文奎聽著朱允炆滿含殺氣的話,答應下來之後,問道:“父皇似乎對倭國有著刻骨的仇恨。”
朱允炆端起第二杯酒,緩緩傾倒:“仇恨?呵呵,沒錯。父皇恨不得那裡的人死光,有人說要寬容,放下仇恨,可父皇心胸沒他們開闊,寧揹負萬古罵名,也要行如此逆天之舉。放下仇恨還是留給佛祖去做吧,
朕要做的,是送他們去見佛祖。”
朱文奎不明白,殺了大明人的不止是倭國人,還有很多敵人,為何父皇偏偏如此“關照”倭人?
朱允炆端起第三杯酒,長長嘆息:“孩子,父皇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裡,有倭國,有朝鮮,有——嗯華夏王朝,這個故事裡,以火器作戰為主,只不過,倭國的火器更為精良,且做好了長足的戰爭準備,而華夏王朝這裡,卻是官員貪腐,軍隊沒有戰力……”
酒水傾倒,故事漫長。
朱文奎聽著故事,似乎聽到了盧溝橋的炮火,似乎聽到了臺兒莊的悲傷,似乎看到了血淋淋的金陵城,空蕩蕩一眼看去在再無活著的華夏人……
慘烈的犧牲,滅絕人性的屠殺。
朱文奎臉色蒼白,看著父皇悲傷的臉色,一時之間分不清楚父皇到底是在講述一個故事,還是在講述一段真實的歷史。
只是,歷史上絕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朱文奎翻閱過史書,清楚日本國不過彈丸之地,怎麼可能是中原王朝的對手,又怎麼可能被欺負得如此之慘!
可父皇是如此的激動,如此的氣憤,如此的仇恨,猙獰的殺機,似乎恨不得將倭國人全都送到地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