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兵臨堺港(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怕死的,怕死的,並不是涇渭分明,一眼可辨。
就在花之御所內部出現暗流的時候,大明水師的船隊已碾碎波濤,開至堺港之外。
鄭和看著遠處已進入戰備的堺港,對一旁的駱冠英、朱能等人說:“敵人做好了迎戰的準備,看得出來,那裡木頭居多,且不少是大木,在這種情況下,火藥彈未必能完全毀掉對方的箭樓、井樓,甚至連殺傷也會變得有限。”
朱能拿著望遠鏡仔細看著:“沒錯,這裡的防禦確實能夠讓火藥彈的殺傷力削弱,甚至可能無法擊傷道箭樓內的倭軍,若直接進攻,定是損失不小。”
駱冠英掏了掏耳朵,有些不滿意地看向鄭和與朱能:“我說兩位,你們能不能好好說話。這東西都是木頭,點把火燒了不就好了。羅先生在書裡寫的赤壁之戰,還有太祖在鄱陽湖上與陳友
諒大戰時,可都用過這一招,屢試不爽。”
朱能白了一眼駱冠英:“你總得給我們指點江山,指揮若定的機會,上來就提火攻,我們還如何討論?”
駱冠英無語。
這群人啊,一個個要地位有地位,要身份有身份的,幹嘛還那麼裝……
楊榮呵呵笑著,上前道:“火攻是上上之策,何況,對我們來說最合適,不是嗎?”
鄭和微微點頭:“看來我們出征時帶的那些東西,總算是有用武之地了,一直放在船艙裡也不是個辦法,用在這堺港頗是合適。”
楊榮爽朗地笑出聲來:“當年那些議論朝廷收回西疆,只能拖累財政的官員,不知道現如今有沒有後悔。論高瞻遠矚,還是皇帝。”
鄭和看向駱冠英、朱能:“這一次堺港之戰,就交給旗艦與附屬三寶船出手吧,你們養精蓄銳,準備接下來的京都之戰。”
“領命!”
駱冠英、朱能當即答應。
沒有人問幕府的人會不會逃走,也沒有人介意他們會不會逃走。這一片土地,遲早都會歸入大明,他們又能跑到何處去?
向西,已經被大明清掃過,那裡除了來不及掩蓋的屍體外,就沒剩下多少東西了。
向東,倒是一條可選之路,不過阿伊努人與明軍正在作戰,已經打到羽前與陸前兩個護國,從京都向東,可沒幾個護國可供他們跑路的了。
鄭和渴望活捉足利義持等人,但不會冒險派遣軍隊深入敵境
,翻山越嶺去包抄京都,這對兵力有限、高度依賴後勤的水師而言,並不太合適。
現在水師的作戰理念已經發生改變,不再是唯殺敵論,而是消滅敵人的同時保全自身的力量,只要弄死敵人,別管用什麼方法。
不過在鄭和等人看來,足利義持應該不會離開京都,畢竟離開了這裡,又能去哪裡?
北宋難逃,偏安一隅,還有一條江淮、長江防線,可日本國有啥天險,靠著幾座山頭就想苟延殘喘,那是不現實的。
地方不大,就別瞎扎掙,留在京都被俘,這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明軍的作戰開始了。
早已準備好一切的堺港水軍,看著不斷逼近的大明寶船,一個個臉色蒼白,那巨大的船隻,如同一座座山丘,原本以為高大的矢倉、井樓,竟在此時顯得毫不起眼,甚至是低矮到了塵埃之中!
明軍能殺到堺港,不是沒有道理的,就這巨船的規模,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一色滿範站在遠處,盯著明軍,對身旁的元容西堂、上野長織等人說:“堺港若失,我們也就沒臉再去見幕府將軍了。此戰只能勝,不能敗!”
元容西堂剛想說話,就聽到巨大的轟鳴聲,一枚枚黑色的火藥彈騰空而來。
當火藥彈落在井樓之上時,發出了巨大的聲響,伴隨著火光,幾個軍士被重創,但大部分碎片都被一旁的木頭給擋住!
火還沒有燃起,就被人給澆滅。
元
容西堂見此情形,不由地笑了出來:“火器不過如此。”
上野長織臉上露出了笑意,看著遠處明軍,不屑地說:“你看,他們竟收回了火器,在船甲板上安置起木架子,哈哈,他們想用這些架子做什麼?喂,愚蠢的大明人,使用木架子殺不死英勇的幕府軍士!”
——
感謝踏雪橫行,感謝兵無常勢丶水無常形的打賞,驚雪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