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軍士在忙碌著,將一根根木樁組合,鉚接,一個個投石車緩緩出現在甲板之上。

受國子監匠學院分工協作、規範制式影響,匠作領域,無論是火銃上的刺刀,還是八牛弩上的扳機,都實現了標準統一。

這把火銃上的刺刀取下來,可以安裝到另一把火銃之上。這個八牛弩損壞了,可以拆下可用的零件,替換其他損壞的八牛弩,組合成新的八牛弩。

這些標準的確定,測量的把控,代表著大明匠作領域的發展。

投石車也一樣。

水師寶船不可能在甲板之上時刻立著投石車,但水師也不會捨棄這種特殊武器,而是將其零件拆解之後存在船艙之中,只等需要時,這些零件便會快速對接,形成簡易的投石車。

隨著一排排投石車被組成而成,軍士開始安裝配重與兜囊,而在船艙入口處,軍士排成長隊,一雙手接過一雙手,傳遞著一個個黑色的陶瓷罐,罐子有封泥密封著。

當成排的黑陶罐在投石車後兩丈位置堆出一片時,投石車已完成了一輪石頭彈的拋射試驗,完成了測距與檢驗。

鄭和沒有猶豫,揮了下手,傳令官便揮舞旗幟,沉重的號角開始嗡嗡傳出,其他三艘寶船也已準備完畢。

伴隨著一陣急促的鼓聲,寶船前進,至堺港二百步內,軍士開始往兜囊裡放入陶瓷罐。

鼓聲停。

海面似乎平靜了下來,沒有了海風,沒有了波濤。

“放!

軍令傳出,軍士猛地砸開梢子,配重繩脫韁而去,驟然壓低木杆,兜囊被高高揚起,伴隨著一道弧線,陶瓷罐飛了出去。

堺港之內。

軍士看到一個個黑色的東西飛來,本能地躲避,誰也不想死在明軍的火藥彈之下。

啪嚓!

密集的聲音傳出,預料中的驚雷爆炸並沒有出現。

一個倭軍從井樓冒出腦袋,看著不遠處破碎的瓦罐,裡面流淌出黑色的濃稠液體,這些液體透著一股子難聞的氣息。

滴答。

黑色液體從井樓的上層,透過木頭的縫隙滴至下一層。

軍士抬起手,摸了一把臉,看著這黑色的奇怪液體,疑惑地看向明軍方向。

一色滿範看著不斷從天而降的黑色陶瓷,滿是不安地問:“明軍這是做什麼?他們指望用這些破瓦罐開啟堺港不成?”

元容西堂也有些奇怪,明軍水師不斷逼近,陶瓷罐甚至深入到了堺港之內。

只不過,這種陶瓷東西,最多砸死幾個軍士,又能如何?它不可能將所有軍士都砸死,也不可能讓所有軍士都後退,讓開通道!

明軍這樣做是為了什麼?

上野長織聽到了一聲摔碎瓦罐的聲音,走了過去,看著一地的黑色液體,眉頭緊鎖,對跟過來的一色滿範與元容西堂等人說:“瓦罐應該不是主要的,明軍真正想用的是這種黑色液體!”

“這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