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雲、劉啟夏、周大志、高忠光、諸葛塘等人站在隊伍的最前面,看向朱允炆的目光充滿狂熱的崇拜。

這一批在天山南北成長起來的新銳,他們最早享受新軍之策,最早接受新軍改制,也是靠著軍功,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升遷,從寂寂無名,一躍成為了千戶、指揮史、指揮僉事、指揮同知,還有人一戰封爵!

這一切,都來自於眼前端坐在馬背之上,目光深邃,莊重威嚴的建文皇帝朱允炆!

段雲回想起十一年前,京軍訓練不過揮下長槍,拉下弓箭,走兩步,那時候自己三十出頭,意氣風發,找人寫了文書,陳述練兵之道,主張效仿盛唐,打造一支精銳之兵。

結果文書寫好之後,被千戶大人撕碎,一把打在自己臉上,丟下一句:“你算什麼東西,有什麼資格上書,談論練兵之道?”

段雲曾心如死灰,自甘墮落,直至建文皇帝登基,直至裁撤弱旅,直至新軍之策出現,軍士擁有了直接給五軍都督府、兵部提議的權利!

那時,段雲壯著膽子,再次提出打造陌刀隊,以克騎兵!

三個月,無人理會。

原以為一切落空,段雲徹底熄了陌刀隊的夢,可在三個月之後,五軍都督府派人找到自己,直接提拔自己為百戶,並拉來了一百陌刀,給了自己任意挑選百名軍士的職權,命自己全權負責陌刀隊的訓練事宜。

自那時起,一百人的陌刀隊,逐

漸發展至五百人,八百人,三千人!

安南之戰時,陌刀隊曾請旨出征,可惜沒被選中,直至建文六年西征帖木兒時,陌刀隊才展現出自己驚人的戰鬥力,在戰場之上顯現出了強大的力量!

段雲崇拜朱允炆,是此人給了自己發揮才能的舞臺,是此人給了自己一切支援,讓自己能再現陌刀之威,讓自己能成為真正殺敵報國的戰士!

現如今,陌刀隊將再次出征!

士為知己者死!

軍為報國而戰!

段雲盯著朱允炆,渴望著為此人,為大明,為這山河,獻出自己的所有!

周大志也陷入到回憶之中,作為第一批神機營的將官,見證了十一年來,大明火銃、神機炮、虎蹲炮的發展歷程!

不斷迭代的火器背後,是建文皇帝的睿智決策,是他一手建立了科技局、二炮局,是他調天下匠人,每年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人力去研究火器,將火器作為戰爭的利器!

十一年前,大明京軍中,火器兵軍士寥寥,滿打滿算不過五千人,大部分還不是專門的火器軍士。

可十一年之後,大明京軍的火器兵佔比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七十!

這是何等驚人的變化!

絕大部分長槍手,大刀手,成為了新式的火銃兵,手中握著的是先進的火銃,遠可射擊,近可刺刀衝殺!

火器開始佔據主導地位,就連騎兵,也開始火器化!

誰能想到,曾經的炮石火器,竟然發展到如今毀傷驚人

的會爆炸的火器?

誰能想到,丟出個鐵東西,就能爆炸?

誰能想到,埋在地裡,人馬踩在上面,也會爆炸?

誰能想到,火器的威力可以是五里之遙!

周大志崇拜火器,更崇拜將大明推向火器時代的朱允炆,他才是這一切真正的奠基人,是新戰爭方式的開創者!

劉啟夏目光追隨著朱允炆,身後的戰馬也安靜下來,扭著頭看去。

騎兵出身的劉啟夏,深刻地感受著大明軍隊的變化,十一年來,大明騎兵越發壯大,尤其是建文六年打下西疆省,控制天山南北之後,大明的騎兵數量便開始了穩定增長!

五年來,祁連山、天山兩大草場,合各地牧場,每年輸京騎兵都不下五千!

這個數量看似不多,但對於大明而言,實則驚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