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朱棣:等(第1/2頁)
章節報錯
少貳滿貞沒臉,今川了俊成了刺蝟。
島津元久運氣不錯,成為了大明進入朝鮮作戰被抓的第一個高階別俘虜。
等打掃完戰場,清點好戰果,天已經亮了。
張輔收到了盛庸的捷報,楊文、毛整、華聚等人羨慕不已。
孃的,一萬五千倭軍的人頭都算是大明的軍功,可這裡面過半人頭不是盛庸砍的,這個便宜讓他佔得,實在是令人羨慕。
今川了俊、少貳滿貞、島津元久等人的內部鬥爭,讓這支隊伍覆滅得極是乾脆。
如刀切豆腐。
張輔等人清楚,若是今川了俊所部團結,盛庸所部雖然一樣可以消滅他們,但為了避免損傷,必然會動用大量火器。
倭人的內鬥被掩蓋了,張輔大筆一揮,寫出了:「初戰大敗倭軍,斬一萬五千餘首」的捷報文書,傳給大明軍士,並報金陵。
張輔深知士氣對軍隊戰力的影響,無論這些倭軍怎麼死的,詳情只需要告訴建文皇帝,其他細節沒必要告訴軍士,他們只需要知道,倭軍是可以殺死的,幾乎滅掉李芳遠的倭軍,也不是那麼難以對付。
必勝的信念,士氣高昂的軍隊,開始抓緊時間過江。
至於被俘虜的島津元久,則被張輔留了活口,用於審訊倭軍動態與情報。
盛庸在結束第一次戰鬥之後,命令軍士移兵龜城。
昨日打下龜城的莊得很是失望,原本想著倭軍撤退至龜城之外,裡外夾擊,自己能多撈點軍功,誰想這群人太不爭氣,直接被盛庸給包了餃子,硬是一個人也沒跑過來,可憐巴巴等了一晚上。
盛庸進駐龜城之後不久,就收到了張輔的一干情報與軍令:進駐秦川、定州,等待時機,兵發安州。
盛監、楚智、莊得、呂利等進入臨時指揮之地,盛庸攤開輿圖,目光死死盯著安州方向:「這裡,恐怕會有一場空前大戰。」
楚智看去,面色有些凝重。
安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位於青川江南岸,是目前倭軍主力的集結之地。
據島津元久交代,倭軍畠山氏、赤松氏、細川氏,三路大軍集結在安州,合近六萬餘人,而在安州背後的平壤,則駐紮著斯波氏、京極氏、仁木氏等七萬大軍。
可以說,安州之戰一旦打響,將會是一場大規模戰役!
若斯波氏等人出兵援助安州,那這次戰鬥的規模,僅倭軍便可能達到十幾萬人!
「張大將軍讓我們等待時機,看得出來,他們是想讓我們爭取時間,將倭軍牽制在青川江一線,然後在此處發起一場規模浩大的決戰。」
盛監嚴肅地說。
莊得清楚安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如同一條關鍵通道,連線著南北,若是失去了安州的橋樑,那倭軍就只能搭橋,划船進入北岸了。
「我們應該即刻派遣一支軍隊,前往安州附近,將那裡的橋樑徹底毀掉,切斷倭軍北上道路,然後出兵將已至北岸的倭軍消滅,隔江與倭軍對峙。」
莊得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楚智聽聞之後,當即反對:「橋樑不能炸燬,必須保留。」
「為何?」
莊得有些不滿。
楚智含笑道:「橋樑毀了,倭軍怎麼到北岸來?」
莊得鬱悶:「毀滅橋樑,為的就是讓他們不到北岸來。」
楚智搖頭:「我們的目的是將他們引入北岸,而不是讓他們一直停留在南岸。若他們始終停在南岸,我們縱是使用火器毀傷他們,斷無法將其徹底殲滅。有青川江阻攔,大軍想要過江追擊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那樣一來,敵人向南逃竄,若與斯波氏合併一
處倒還好,若是分散至其他地方,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盛監贊同楚智的看法,對還想說話的莊得擺了擺手:「若在安州決戰,就應該讓倭軍調動更多力量進入北岸,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將他們殲滅在青川江以北。現在我們需要首先搶佔秦川、定州,然後尋找機會,示弱佯敗吸引倭軍過江。」
盛庸盯著輿圖,抬起頭來時,已有決斷:「楚智佔秦川,莊得攻下定州,這裡倭軍數量不多,你們各自帶兩千人前去,之後將城中百姓引向鴨綠江,騰空這兩處城池,然後聽命再集結。這一次作戰,不是我們這一路之事,張輔必會率兵跟上。」
盛監目光灼灼:「主力對主力嗎?」
如盛庸所料,張輔確實在籌劃一場規模戰役,只是盛庸低估了這場戰役的空間範圍,青川江上,並非不是隻有一個橋樑,雖然距離遠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