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帖木兒國的打算(第2/2頁)
章節報錯
庫雷山打了個哆嗦,連忙擺手:「不,不是,是想請購置大明更先進的火器,以肅清西面。」
哈里害怕明軍來,怎麼可能請他們去西征。
傅安明白了庫雷山的意圖,思索了下說:「此事我原本不該參與,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會寫一封書信,隨你們的使臣帶至京師。至於結果,一切看皇上的意思。」
「這就足夠了,多謝傅兄。」
庫雷山感謝不已。
帖木兒國慘敗大明,究其根本就在於火器。
此時帖木兒國聚集了一批火藥匠人,也打造了火器作坊,可製造出來的火器威力根本無法與明軍相提並論,面對輕騎兵時,最多也就只有兩輪出手機會,甚至只有一輪。
而大明賣給帖木兒國的火器,也都是老式的火銃,連最核心的顆粒火藥也沒賣,只有配比不太精準,威力一般的粉末火藥。
哈里渴望早點恢復國力,渴望平定西部混亂,佔據大馬士革、安卡拉等地,將帖木兒國的影響力再一次抵達愛琴海、地中海!
一旦打通這裡,那帖木兒國將憑藉大馬士革、安卡拉等地,打造港口,串聯起地中海諸國,締造地中海、帖木兒國、大明貿易路線。
只不過疲弱的帖木兒國,支撐不起哈里的野心。
當年帖木兒帶所有精銳遠征大明,導致的結果是全部精銳的覆滅。這個苦果,不是若干年就能消化得了的。
但貿易帶來的豐厚利潤確實讓人著迷,哈里渴望大明能幫一把,以火器開路,解決掉所有的敵人,讓商道安全、暢通。
出於諸多考慮,哈里在庫雷山返回撒馬爾罕之後,於四月中旬,再一次派遣使臣前往大明。
大明,京師。
朱允炆這段時間有些忙碌,各地政務紛紛送至京師,事情竟比往年還多。雖說有些事內閣給出了處理意見,朱允炆依舊不放心,時不時會抽查。
在交趾的張紞生病了,這讓朱允炆有些擔憂,安排黃淮前往交趾,暫代布政使職責,調張紞回京養病。
經過多年教化與治理,交趾已逐漸大明化,加上大明的強大,讓交趾人也感受到了榮耀,什麼安南不
安南的,沒人去懷念。
若論政治清明程度,整個大明中,交趾、西疆絕對是數一數二。
因為這些地方是新納之地,朝廷投入了大量人手與力量去治理、監督,對地方安穩要求很高,今天有官員欺壓百姓,過不了十天,說不得官員就被撤職查辦。
加上張紞、茹瑺的全力治理,這兩地保持著高度的吏治清明,百姓對朝廷沒有怨恨,只有鮮明的對比,對比過去與現在的日子,誰能讓自己過得好,就擁護誰。
李堅入殿,行禮奏報:「皇上,東海水師、東南水師發來文書,已完成主力集結,隨時可遠航出征。」
朱允炆看過文書,擱在一旁:「給他們說,靜候旨意,加強戰訓。」
李堅領命,猶豫了下問:「皇上,可有具體出征的日期?」
朱允炆攤開一份奏摺,提筆說:「這個日期,朕看還是由足利義持定為好。」
李堅想了想,明白過來。
水師可以提前準備,但不能沒有出征的理由。
足利義持可以給大明出征提供充分的理由,這就足夠動員軍士,讓水師成為正義之師遠征。
朱允炆低頭看著文書,繼續說:「前幾日,薛耕、王綏送來訊息,阿伊努人與陸奧國起了衝突,陸奧國死三百餘,潰敗逃走。從俘虜口中,他們得到了準確情報,足利義持正在大規模動員軍隊,朕猜測,他只有一個出征的時間,那就是這個夏天。」
李堅咧嘴。
日本船都是小木船,掛個白布就能當船帆的主,他們想要遠征朝鮮,必須藉助東南風。一旦秋冬來,就他們的小木船想要抵達朝鮮,那得捨命划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