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送上門的土地(二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榮暗暗感嘆,朝廷與水師最初的希望是與黃森屏結好,讓渤泥同意大明在其國家修築軍港,可黃森屏給的比大明想要的還要多,他直接送上了自己打下的所有基業與領土!
朱允炆接過內侍遞過來的輿圖,緩緩展開,微微眯起眼。
這幅輿圖大膽的很!
按照渤泥國的實際控制範圍,也就是後世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很少一部分,加上黃森屏等人控制的東北部一部分,不過是很少的一片區域。
但黃森屏似乎看穿了大明的野心,看穿了朱允炆對土地、海洋、島嶼的渴望,直接在渤泥輿圖上,將幾乎整個加里曼丹島都納入到了黃家勢力之內,不僅如此,他竟然膽大到將還是野人地盤的蘇拉威西島畫在輿圖上給送了出來。
那意思是,朱允炆啊,你也別操心沒大的地盤了,這些島嶼都是你的了,派遣水師佔領去吧。
朱允炆清楚,擁有這一份輿圖的大明,可以名正言順地派遣水師接收領土,南洋諸國會畏懼,但也說不出來什麼,畢竟,這是黃森屏送給大明的,不是大明戰爭奪取的。
盯著輿圖,朱允炆有些恍惚。
歷史上的朱棣收沒有收到這一份輿圖,朱允炆並不知道。但歷史記載了,黃森屏提出將自己的地盤送給大明朝,但朱棣沒有要。
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派遣鄭和跑來跑去,跑了幾十年,就沒想過打造真正屬於大明的海外基地。
送上門來的領土,不要是傻子。
朱允炆為了避免事情有波瀾,連推辭都沒推辭,謙讓都沒謙讓,直接就答應了。
為了表彰黃森屏獻土有功,朱允炆封黃森屏為南亞王,黃克孫為南國公,世襲罔替。
內閣、兵部、五軍都督府、水師都督府開始忙碌起來,突然多了一塊如此大的土地,還是在南洋深處,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經過幾日商議,水師都督府上書,提議在東海水師、東南水師、南部水師之外,抽調船隻、兵力,於渤泥島組建南洋水師,徹底在南洋立足。
朱允炆慎重考慮後,決定設南洋水師,專司南至滿者伯夷、冬至蘇拉威西與蘇祿、西至蘇門答臘,北至占城崑崙島海域。自占城崑崙島向北至廣西、向東至呂宋,自呂宋向北至廣東等海域,則依舊歸屬南部水師管轄。
黃森屏、黃克孫接受了大明的封賞,滿載著賞賜,在水師的護送之下,開始返航。
朱允炆希望黃森屏回去一趟,用以說明情況,告訴南洋諸國,這些地盤都是黃森屏送給大明的,絕不是大明不遵守規矩,破壞《共和貿易書》。
大明告訴他們一百次,也不如黃森屏回去說一次。
黃森屏說了,我的地盤我做主,我想送給大明就送給大明。怎麼,你們不滿意,????????????????也可以將土地送給大明嘛。
渤泥島入大明,按照大明與黃森屏的約定,並沒有傷害渤泥國,而是依舊以艾哈邁德為國王。朱允炆也不介意,反正被切開之後的渤泥國領土小的可憐,嗯,也就是後世的汶萊吧。
隨著南洋水師的成立,朱允炆的南洋戰略第一步已是完成,剩下的第二步將是控制南洋進出印度洋的東西海道。
舊港雖然處於馬六甲海道一側,可地理位置終究還是太靠東了一些,等別人透過了這一條海道之後,不盯緊一點的話,人家都能繞過舊港直接北上了。
雖說現在水師強大,大明進出水道自由,可不能直接在陸地上安裝神機炮,封鎖海道,朱允炆總覺得缺少點什麼。
想想,等自己走後幾十年,西方船隊進入馬六甲海峽的時候,還能讓他們跑到南海蹦躂去不成?
控制馬六甲海峽,至少可以打造出第一道防線,沒有這一道防線,舊港是危險的。
朱允炆不知道在大明的威懾之下,花面國還會不會入侵蘇門答臘,幹掉蘇門答臘的國王。南洋戰略還需要緩一緩,鄭和的船隊還沒有回來……
二月七日。
張輔、朱廣等發來捷報。朝廷軍隊與潯州、柳州土司作戰,殺敵合計一萬餘,俘虜黃南及眾一萬三千餘人,柳州、潯州平定。
朱允炆命內閣擬旨,封賞軍士的同時,命令廣西布政使司遴選官員,充任潯州、柳州知府,並設知縣,管理當地百姓,徹底將兩地改土歸流。
至於俘虜,則命張輔殺匪首,青壯男人送至遼東墾荒,留下好控制的婦孺老人。
廣西土司作亂,很不起眼,但正是這一次作亂,讓朝廷上下意識到,土司手中有權,有兵,總是會鬧事的。
一日不收了土司的權力,羈縻的西南早晚會生出更大的亂子。
朱允炆也明白這個道理,卻已沒有了精力去思考西南,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東北。
征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