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寶似乎看穿一切。

林環很是驚訝,難以相信一個教書先生竟能洞察朝廷動向。

王資走了過來,對發呆的林環說:「前幾日張紞布政使來過,告訴了他朝廷即將派遣使臣出使渤泥國的事。」

顏寶哈哈大笑,看人震驚的表情很是有趣。

林環無語。

張紞也真是,這種事你到處說啥,害自己還以為顏寶成了神棍。

顏寶拉著林環,走出課堂,一邊朝後院走去,一邊說:「說說京師的趣聞,我們也好解解悶。你是不知道,待在這裡,連個建文報都沒有,上次收到建文報,一看日期,五個月之前的……」

林環知道交趾距離京師遙遠,想要得知京師動態並不容易,欣然答應,講述著建文八年以來的事,當聽聞西疆省遇到不少困難時,顏寶不由地有些擔憂。

「可有郭三省的訊息?」

顏寶詢問。

林環知顏寶等人與郭三省是故交,便笑著說:「聽說郭先生在‏​​‎​‏‎‏‏‎‎​‏‏‎‎烏魯木齊搭建了府學,還編寫了一套簡單的、入門的教材,尤適合回回人,西疆省的教化如火如荼,可期可待。」

顏寶看著林環,搖了搖頭:「郭老先生那裡有伊斯蘭教的伊瑪目等人支援,想來在招攬百姓子弟上更容易。只不過伊斯蘭教的影響不可小覷,當地回回人、蒙古人居多,還有更西面的商人,想要推行王道教化,恐怕並不順利。如火如荼,應是安慰之言。」

林環見顏寶看得透徹,只好說:「西疆省有不少國子監人才,有他們從中幫助郭先生,想來不會有太大問題。」

顏寶點了點頭,國子監結業的監生被帶去西域的可不少,他們有真才實學,善於應變與解決問題,而不是坐以待斃,坐以待援。

接風酒宴上,林環見過諸位先生,詢問困難之處,並一一記錄下來。

在清化三日後,林環起身前往升龍城,一路之上察***情,見識到了百姓安泰,人心穩定,甚至有些地方做到了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民風樸善。

張紞雖然已經上了年紀,但處理政務的效率依舊很高,是非明斷,果決乾脆。受張紞特性影響,布政使司、府、縣上也不喜拖沓,雷厲風行。

林環進入布政使司衙署的時候,見到的辦事之人都是小跑著辦差的,雖然也有幾個慵懶的,那是因為沒他們的事做,可一旦有人傳呼,定會匆匆來去。

韓觀、李文敏等人都到了,張紞命人擺上香案,行大禮接聖旨。

林環宣讀聖旨,多是客套撫慰之言,但朱允炆畢竟是一個懂得激勵手段的君主,也沒打算只給他們精神上的鼓勵,在聖旨的最後,准許布政使司自府庫中,抽解送京師錢鈔十萬,作為大小官員嘉獎,一次性發放到位。

這些官員們興奮了,三司歡騰。

張紞無所謂,反正這些錢是要送往京師的,既然朱允炆打算抽分一部分,那就分掉吧。交趾的商稅收入、農稅收入可不再少數。

接聖旨後,張紞等人看著聖旨,免不了再一次向北而拜。

一番寒暄之後是酒宴,林環詢問:「張布政使,皇上著我前來,一是撫慰三司,二是想明察三司困難之事,朝廷可想辦法解決。」

張紞沉思了下,有些憂愁地說:「倒還真有一件難事。」

「哦,請說。」

林環有了精神。

張紞命人打了一碗米飯,然後指給林環說:「這就是交趾最大的麻煩。」

「何意?」

林環疑惑不已。

張紞嘆了一口氣,說:「林主事,你可知洪武年間,一年稅收多少石?」

林環直言:「三千萬石餘。」

張紞重重點頭,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沒錯,洪武年間,年稅收不過三千萬石。但你恐怕不知道,交趾存有多少糧食吧。陶容,你來告訴他。」

陶容最早歸附的安南人,因為其忠誠與能力,被張紞一再提拔,現任職布政使司參議。陶容起身,對林環拱了拱手:「交趾目下儲存糧‏​​‎​‏‎‏‏‎‎​‏‏‎‎食有一千三百六十萬石,且夏稅尚未全部入庫。」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