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笛聲踩著海面,踏出了道道波紋,直衝向愛州港。

南部水師指揮僉事趙有年轉動船舵,下達了減緩速度的指令。蒸汽機上的煙囪冒出了黑色的煙柱,又被東南風吹歪。

監察御史劉本看向一旁的青年才俊林環,此人是建文八年科舉狀元,受皇命所託,以禮部主事的身份前往交趾慰問張紞、韓觀、李文敏等人,肩負視察地方,瞭解民情之職。

“林狀元,前面可就是愛州港了,看到沒有,那一座高高的建築就是愛州港的燈塔,夜間焚燒柴木,火光沖天,照得西面軍港與東面民港通亮。”

趙有年走了過來,笑呵地說。

林環早就看到了那高大的燈塔,聽說有二十丈高,是混凝土澆築所成,很難想象,這裡的匠人是如何打造出如此壯觀、高大的燈塔。

“趙僉事,還是稱我為林主事吧。聽說一個月前,杜總兵已經帶水師進駐了愛州港,可我看軍港似沒有多少戰船,這是何故?”

林環有些疑惑。

????????????????趙有年指了指北面:“想來是杜禹總兵帶船隊前往了新安府,那裡有一處區域適合打造大型港口與船塢。愛州港雖大,但船隻維護能力有限,船塢更難支撐起多艘寶船與未來鐵船的維護,打造新港、船塢,也是必然之事。”

林環瞭然。

此時船隻緩緩接近愛州軍港,愛州衛指揮王資帶一干主事等迎接。

趙有年、林環、劉本下船,順著筆直的碼頭上岸。

林環提出前往清化府,劉本隨行,趙有年因有軍務在身,脫身不得,便安排王資帶兩人隨行護衛。

換源app】

愛州港距離清化城也就四十餘里,趕馬車半日便已抵達。

林環看向清化城,不由地瞪大雙眼。

傳聞清化城是一座柵欄城,沒有城牆,類似於用木頭圍起來的籬笆城。可眼下的城哪裡是什麼柵欄城,明明就是一座混凝土堅城。

城高一丈半,修有垛口,城牆之上軍士威武,並不懈怠。每隔十丈,城牆上就有一座城樓。城樓密集的程度,令人咂舌。

林環看向王資:“為何修有如此多的城樓?”

王資笑了笑,解釋道:“這裡是交趾,不同於其他地方,夏日酷暑多雨,軍士難以正常值守。考慮到防備不可疏忽,韓觀都指揮史下令多置城樓,為軍士遮暑、躲雨,裡面有瞭望口和火器。”

林環微微點頭,詢問:“自建文四年平定安南後,這裡可有民變?”

王資點了點頭:“朝廷大軍雖平定安南,後設交趾三司。然這裡百姓多有抗拒,加之打多邦的時候,張輔殺得太狠了,導致許多百姓之家失去了頂樑柱,倒也鬧騰了一段日子。尤其是胡氏、陳氏流寇之亂,影響不小。後來在都司彈壓、偵察兵的清剿之下,交趾終恢復了平靜。”

“最近三年裡,地方民亂只出現了四起,最多也只有三百餘人鬧事,還是因為農稅而引起。後都司、布政使司處理及時,並沒有多少麻煩。今年尚沒有地方作亂,民心漸漸歸順。當然,這也與孔子七十二弟子後人的教化脫不了關係。”

林環知曉教化的力量,嘴角升起笑意:“聽聞顏寶就在清化府,主社學教育,可是為真?”

“沒錯。”

王資點頭。

林環對北面拱了拱手:“顏回後人,儒學大師,竟甘願於待在社學,實在是令人欽佩。”

王資笑了笑沒說話,自己要是有學問也待在社學了。

交趾與江西、南直隸等地方大不同,在大明主要省份裡,訓導地位與俸祿普遍低於縣學、府學,但交趾、西疆省兩個地方則恰恰相反,社學訓導的地位與俸祿高於縣學、府學。

原因很簡單,社學面對的是從未接受過漢化的孩子,有些人甚至連大明官話都不懂,從零開始不算什麼,關鍵是他們曾經是安南人,他們的家庭記得安南王室,知曉安南過去,如何讓他們徹底忘記安南的印記,打上明朝的烙印,才是最考驗先生智慧的。

張紞等人曾與冉忠、顏寶、????????????????閔行等商議應對之策,布政使司的一些官員甚至提出了滅絕安南文化,焚燒所有安南典籍,坑殺安南耆老先生的主義,想要用焚書坑儒的方式來清掃安南遺存,加速安南人轉化為大明人的程序。

但這些主意被張紞、冉忠等人否決,顏寶等人也認為焚書坑儒雖有成效,卻很容易帶來更大的牴觸與麻煩,不利於大明招撫民心與控制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