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矇矇亮。

御史周董逸才、葛青兩人結伴走向江東門,卻見江東門外烏泱泱擠了一群人,商人、百姓喧譁一片。

葛青看到這一幕,還以為前面出了什麼欺民之事,拉過行人問了問才知曉,江東門的城門沒開。

董逸才抬頭看了看東面開始泛出紅光的天空,很是疑惑:“葛兄,若是我沒有記錯,自建文皇帝改制以來,京師城門只關閉丑時、寅時一個半時辰吧?”

葛青抓著鬍鬚,踮著腳尖看著城門方向:“是啊,按規制這城門早就應該開了,今日為何緊閉不開?”

董逸才擔憂地說:“前幾日我們遞了摺子,今日早朝若是去晚了,恐怕會被治罪啊。”

葛青何嘗不知這個道理。

但無奈,兩人家境相當,都無法在城內租住下來,只選擇在了江東門外三里的便宜地段。雖說朱允炆給的俸祿足夠養活一家人,甚至還有些存餘,可這些存餘,還真不夠御史這種小官員長期租住城內。

????????????????兩人擠過人群,抵達城門口,給守城軍士說明情況,守城軍士卻連連搖頭:“皇上旨意,城門關閉,不得放任何人進出。諸位還是不要為難我們,安心等待吧。”

董逸才、葛青對視了一眼,滿是不解。

自朱允炆登基以來,京師關閉城門,高度戒嚴的次數屈指可數,無一不是大事件,如齊王造反。可眼下天下太平,也沒聽說出什麼事,怎麼突然就關了門?

京城,圍城。

想進去的人進不去,想出去的人出不去。

安全域性全城抓捕紀綱,就連京師禁衛軍都參與其中,懸賞捉拿的畫像貼得到處都是,可偏偏就是找不到紀綱的蹤跡。

中午時分,朱允炆下旨,解封京師,搜尋告一段落。

劉長閣、薛夏等人跪在武英殿請求處置。

朱允炆並沒有懲處劉長閣等人,反而是寬慰:“你們查出紀綱勾結白蓮教,這已是大功一件,何罪之有?不過是沒有抓到紀綱罷了,放心吧,他不是鳥,可以飛出這城牆,加緊盤查過往之人,一定可以找到紀綱。”

劉長閣等人謝不治罪之恩。

朱允炆想過紀綱會出問題,會摔跟頭,以他的性格來論,早晚會死在強烈的權利慾之上,準他進入安全域性,只不過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讓他露出破綻,殺之有名。可他實在是不爭氣,坑還沒挖好,直接就跳水塘了。

好吧。

你既然找死,那就怪不得朕了。

逃,你又能逃到哪裡?

“著令宣傳局,於建文報中登載懸賞,命天下各地查詢紀綱,提供線索者,重賞。”

朱允炆下旨。

內侍有些疑惑,這紀綱很可能就在京師,可建文報發行是疆土全域,京師雕版之後,會雕出多個版,然後分送各省,之後大量印刷,沿著驛站、府縣一重重鋪向遙遠,覆蓋極廣。

為了一個小小的紀綱,值得在建文報上登載嗎?

內侍不敢問,只好去傳話。

兵部鐵鉉看到建文報中登載的訊息之後,不由地笑了,這哪裡是抓捕紀綱,這分明是要把紀綱往死裡整啊。

現在滿天下人都知道有個叫紀綱的心懷不軌,勾結白蓮教,參與了刺殺太子一事,而且畫像雕版的那個清晰,特徵那個明顯,只要紀綱冒個泡,一定會被人發現,加上各地海捕公文跟進,說不得賣菜的大爺大媽也會參與其中。

朱雀街,南茗軒。

劉銘直奔清幽後院,手中握著一份建文報,臉色極是凝重。

小池碧荷,白蓮正開。

琵琶聲嗚咽而起,聽到腳步聲,又止住聲音。

劉銘徑直走向前,將建文報直接拍在了石桌上,嚴肅地說:“你看看吧,現在天下恐怕無人不知紀綱,他現在已經成為了燙手山芋,一旦他暴露,我們都得死。”

白姑娘將琵琶放在一旁,接過建文報看了一眼,不由地蹙眉:“建文皇帝好????????????????大的手筆,因為一個紀綱,竟做到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