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溪鹽場。

崔總田老四聽說眼前的少年是朱允炆的長子,大明太子朱文奎,是代替父親來看望自己與鹽丁們的,不由地老淚縱橫。

鹽丁們都惦念著朱允炆的好,若不是他改了鹽場規制,鹽丁們的日子恐怕還是水深火熱。眼下日子雖是累點,但再也不會像海水一樣苦了。

朱文奎看著寬敞的房屋,不由地對田老四等人說:“父皇說起過這裡的艱辛,說你們住著的房屋低矮、潮溼,海潮來時,還有不少鹽丁灶戶遭遇不測……”

田老四連連點頭。

鹽丁張虎在一旁插了句:“是啊,以前每年都要死幾十人,幾百人的,可自建文皇帝來到這裡之後,朝廷就劃撥了一筆錢,讓我們修築好了引水長堤,鹽丁也不需要守著低窪地,我們能有今日,全都是皇上天恩。”

眾多鹽丁連連感恩朱允炆。

朱文奎看著這一幕,深深被觸動。

什麼是偉大?

父皇就是偉大的,他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讓無數???????????????人的日子變得好過起來,百姓們念他的好,記他的好,每個人說起他的時候總是帶著微笑。

自己也想被人笑著說出名字,也想要被他們銘記在心裡。

史書的筆,不如人心。

田翠翠提了一籃子新鮮的菜遞給朱文奎:“這是我們自家種的,皇上曾說很是好吃,你帶回去吧,也算是我們一點心意。”

朱文奎有些為難,看向楊溥:“先生,我若是接過,算不算收了賄賂?”

眾人聽聞哈哈大笑。

楊溥笑過,又嚴肅地說:“太子,這是他們最質樸,不帶私利,不帶請求的回饋,自然不算賄賂。陛下念想百姓艱辛,百姓念陛下之恩情,這是一段佳話啊。”

朱文奎高興得接過籃子。

楊溥不失時機地教導:“民心所向,勝之所往,大道可成。”

朱文奎默唸著“民心所向,勝之所往,大道可成”,感覺有一種力量紮根於心底,未來的路,似乎也有了方向。

不得不說,有楊溥這樣的先生隨行教導,朱文奎在心智上更為成熟,也更能深刻明白百姓之苦,明白為政愛民的道理。

離開丁溪鹽場返回高郵城中,路過一條街道時,突然殺出一批白蓮教徒。平安、楊文都是久經沙場的悍將,對於這點小打小鬧自是不放在眼裡,張昺雖是文臣,可宦海沉浮,早就有了一身膽魄。

護衛朱文奎、韓夏雨的沈宸,還沒有命令讓魯遷、徐九峰等人解決了這一批人,接應朱文奎的紀綱已是帶人趕了過來。

好一個紀綱,鋼刀在手,橫掃無敵,擋者皆死。

韓夏雨看到血淋漓的一幕,嚇得臉色慘白,朱文奎用身體擋住韓夏雨的目光,一雙眼睛穿過護衛之間的縫隙,看著勇猛的紀綱。

“此人能取武榜眼,還是有些本事。”

楊溥低聲說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