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這是大明,它也配?(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宮內喜氣洋洋,呂太后親自去天界寺上香,馬皇后不甘於後,直接拉去了十幾車的好東西。
朱允炆不知道自己得了一子一女佛祖有什麼功勞,一個個往天界寺送東西,到頭來還不是便宜那些光腦袋的?
賢妃誕下一子,朱允炆起名為朱文堂,堂正。
伊真兒誕下一女,朱允炆起名為朱青菡,如蓮。
朱允炆很是高興,對於朝廷中事的一些小事也不再過問,直接交給了內閣與六部,整日裡待在後宮裡,陪著賢妃、伊真兒與孩子。
解縉、楊士奇都是處理政務的能手,諸多事處理的很是合理,像是彈劾朱高熾太胖,穿衣服起皺不合禮儀,指責國子監總是要錢,沒個節制,工部缺少木料,戶部不給錢,耽誤京師營造,西疆省提議與帖木兒帝國開設互市,換取糧食以充軍……
有些無傷大雅的事,干係不重大的事,朱允炆必然會同意的事,解縉、楊士奇就直接批覆,然後遞送武英殿,只等朱允炆審閱之後用印,便可發至通政司。
內閣為朱允炆爭取到了清閒的日子,可惜,這些清閒十分有限。內閣解縉、楊士奇都是知道輕重與分寸的,什麼事可以直接批覆,什麼事需要奏請,什麼事需要當面商量,這都需要具事而定。
王仲和造反的訊息傳入京師,如此大事件內閣自是不敢擅專,也不敢直接批覆,只好求見朱允炆。
朱允炆將安全域性送來的急報看過之後,交給內侍,然後起身前往武英殿。
禮畢後,朱允炆落了下來。
解縉、楊士奇見朱允炆有些疲憊,不由地關問幾句,無外乎是保重龍體之類。
朱允炆打了個哈欠,笑著說:“無妨,只不過是熬夜多了些,說來奇怪,這嬰兒渾身無力,站都站不起來,可夜裡哭起來可是能折騰。”
解縉與楊士奇深有同感。
楊士奇拿出一份文書,遞了上去:“皇上,收到福建急報,王仲和於建安城造反,建寧左衛、右衛已成叛軍。”
“召鐵鉉、楊榮、劉儁、徐輝祖。”朱允炆看向內侍吩咐之後,又對解縉、楊士奇說:“不久之前,安全域性也送來了王仲和造反的情報,主政一方的布政使,竟也想要學唐朝刺史割據一方,呵,他還真是膽大妄為。”
解縉、楊士奇也很是不理解,太平天下,就憑著你王仲和幾句忽悠,稱兄道弟,錢財勾結,就能把所有人給綁在一起了?
這種結黨造反,連線彼此的只是細微的繩子罷了,可造反的結果,面對的可是純鐵的鎖鏈。王仲和走到這一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鐵鉉、徐輝祖、楊榮等人受召入殿,商議對策。
解縉有些擔憂:“王仲和畢竟經營福建多年,黨羽眾多,其此番造反怕聲勢不小,朝廷應發京師討伐,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朱允炆微微皺眉,解縉在軍事方面缺乏洞察力。
楊士奇表現得倒相當平靜:“臣以為動用京師就沒這個必要了吧,水師就在東南集結,只要命水師上岸作戰,以天子之師討伐逆臣叛軍,如日照初雪,消融只在片刻。”
徐輝祖不同意:“王仲和手中已經有了萬餘軍士,若依靠其他省衛所,未必能建全功。臣願領五千騎兵去討伐王忠和!”
鐵鉉看著積極請戰的徐輝祖,狠狠瞪了一眼,你有什麼好嘚瑟的,誰不知道王仲和帶領的是烏合之眾,也就是欺負欺負老百姓,真遇到主力軍隊,必是不堪一擊,想要搶功勞,你徐輝祖也太不要臉了吧,你家該低調低調了。
“皇上,臣以為不需勞京師遠征,只需命水師與江西都司,東西夾擊即可。”
鐵鉉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允炆微微點頭,看向沉默的楊榮:“如此大事,你不出點主意?”
楊榮笑著說:“若是大事,皇上也不會哈欠連連了。想來在皇上心中,王仲和叛亂不值一提,各中事或不需我們操心,鬱巡撫在福建,憑他的才能,想必能穩妥處置。”
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楊榮這雙眼毒辣的很,他與其他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即懂人心思,還懂軍略,當這兩點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他大部分判斷都是站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