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 火器騎兵化(第2/2頁)
章節報錯
朱棣、徐輝祖、劉儁與升任兵部侍郎的楊榮,連同兵部尚書鐵鉉,內閣解縉等四人,宣青書、徐凱、郭三省、段雲等人也被傳召,齊會西域之事。
朱允炆直指與會核心:「徵西作戰,戰績可嘉,戰果可喜,這些朕就不多說,今日之議,只有一點,那就是反思。只作戰不反思問題,不解決與規避問題,就會犯同樣的錯誤,為同樣的問題牽制。此番作戰暴露出的問題想來不少,朕希望你們能放開了說,此事事關軍制、軍陣與作戰革新,務求暢言。」
解縉、茹瑺、鬱新與楊士奇則坐在一旁,各自提筆,準備接續記錄,內閣大臣在這個會議上,只是速記員的身份。
朱棣、徐輝祖等人凝重地點了點頭,此番作戰確實暴露出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若是不解決,他日作戰必然還是會吃虧。
徐輝祖示意朱棣先說,朱棣也沒有推辭,看向朱允炆:「徵西作戰中的問題,主要還在於太過被動。無論是面對哈里,還是面對帖木兒,我們的大軍只能是被動等待他們進攻,或依託地利,或利用駝城,總而言之,是防守中尋機反攻。」
「臣以為,火器雖強,但機動性太差,過於被動。若帖木兒放棄為哈里報仇的想法,放棄昌都剌決戰的意圖,轉而突向北面,越過北塔山,直接進入伊吾等地,殺向大軍腹地,大軍只能被迫調動起來,到時候,在茫茫草原之上想要打敗帖木兒,恐怕會折損極為嚴重,甚至可能會全軍覆沒!」
朱允炆知道這一點紕漏,如果帖木兒放棄了高傲,放棄了撿起哈里丟下的臉面,真如朱棣所說,不管不顧,捨棄朱棣的大軍,直撲伊吾、哈密等地,朱棣的大軍只能從防守狀態調整為進攻狀態,駝城也就失去了作用。
以步兵對抗騎兵,尤其是重騎兵,很難取勝,落一個全軍覆沒也不是沒有可能。
太過被動,缺乏機動,這是朱棣作為統帥最憋屈的地方,也是最痛苦的地方,步兵為主的軍隊,很難實現大戰略迂迴,突擊,包抄。
如帖木兒逃遁時,大部分主力無法追擊,只能依靠騎兵去追擊,而有限的騎兵,面對分散路徑的帖木兒,很難追擊,也幸虧是追上了,萬一沒追上,昌都剌之戰將會黯淡許多。
朱允炆對朱棣說:「機動不足,確實容易陷入被動。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還是在於戰馬,朕以為,未來軍制革新,應朝著火器騎兵化方向改進,你們意下如何?」
「火器騎兵化?」
朱棣、徐輝祖等人微微一愣。
火器的威力被證明是巨大的,對騎兵的毀傷也是可觀的,只不過目前火器的主力是火銃、虎蹲炮、神機炮,這三者都是步兵為主。
若讓火器騎兵化,讓軍士揹著火銃騎著馬,帶著虎蹲炮騎著馬,拖著神機炮騎著馬,那大明軍隊的機動性將會得到極大改善!
無論是追擊,還是進軍,都遊刃有餘!
而桎梏大明火器騎兵化的因素——戰馬已經初步得到緩解,三年之後,天山南北與祁連山南北的戰馬數量將足以武裝十萬京軍,若給大明十年,京軍全部騎兵化並非是妄想之事!
朱允炆看清了這一點,擁有巨大草場與十幾萬戰馬的西北、西域,足以為大明育養出精銳的騎兵!
朱允炆起身,嚴肅地說:「朕希望未來十年,京軍主力、邊關重地,可以實現衛所全火器化,主力實現火器騎兵化,所有步兵都應該掌握基本的騎兵技能,哪怕不精於騎術,也應該可以騎馬長途奔襲,以強化軍隊戰力。」
鐵鉉聽聞,不由地暗暗驚訝。
朱允炆已經在盤算著將全軍實現全火器化了,看來,大明軍士將逐漸離開冷兵器作戰模式,轉而全面採取火器作戰模式,而經過安南、西域兩次大戰,火器作戰模式也已積累了不少經驗,也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沒有任何人,也沒有任何理由能阻擋火器的發展了!
朱棣重重點頭,附和朱允炆:「若能衛所全火器化,火器騎兵化,臣可以帶軍隊殺穿西域以西,聽聞那裡有不少的國家,臣願帶一些國王前來給皇上跳舞!」
朱允炆沒有笑,西域以西不可怕,此時的歐洲也不可怕,那裡現在碎得如同玻璃渣子,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打來打去,威脅不到大明,征討他們暫時沒有必要。
但歐洲的資本萌芽,科技發展,是值得關注的,他們的冒險精神,開疆拓土的意志,確實值得學習。
大明未必要稱霸全球,未必要殖民,但必須要確保戰略要衝上,有大明力量的存在,必須確保在發展的先機上,西方只能望大明項背!